1、压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头上的三座大山是( )
A.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 帝国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C. 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
2、“1894年那场大败,使学者、官员甚至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为彻底的改革才能挽救危机。”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清政府内部矛盾的消除
C.甲午战败刺激民族觉醒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3、在这次运动中倡导的“民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明定国事”诏书颁布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
C.《青年杂志》创办
D.北京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
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这样一组词语“西安、兵谏、停止一切内战、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6、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烈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左权
D.⽑岸英
7、“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
A.毛泽东到重庆接受国民党改编,国共再次合作
B.毛泽东到重庆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C.毛泽东到重庆接受国民党投降,从此中国迎来和平
D.毛泽东威望极高,重庆人民欢欣鼓舞欢迎他的到来
8、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 中国同盟会
B. 湖北新军
C. 湖北军政府
D. 工人阶级
9、他是著名的直系军阀,是第一个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主角的中国人,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进行了镇压,并酿成惨案。他是
A.张作霖
B.吴佩孚
C.段祺瑞
D.冯国璋
1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英勇无畏抗击侵略④爱国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忘党忘国。”邓小平此语倡导的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2、“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②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李鸿章、鲁迅等
③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④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中国工业化的“从0到1”》中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工程技术人员只有2万多人,甚至连鞍钢这样的重点大型企业也只有70多个工程师,其中日本人竟多达62人。可见,当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交通运输业落后
B.重工业落后
C.国防现代化程度低
D.建设人才缺乏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17、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去年”是( )
A.1840年
B.1894年
C.1895年
D.1900年
18、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恰逢清军战败。后来有人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A.香港岛
B.库页岛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澳门
19、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厂成立
B.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并投产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通车
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有的地方田赋竟然增长50%,盐税增加两倍以上,以致老百姓门口的对联也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A. 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
B. 北洋军阀军费开支增大
C. 军阀之间相互倾轧
D. 中华民国不太平
21、结果:中国军队经过拼死抵抗,击退日军,最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____,获得会战胜利。
22、太平军最凶悍的敌人是______编练的湘军
2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
24、艺术成就
(1)绘画:______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______》等,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2)音乐: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冼星海作曲的《______》,反映了抗日救亡的主题。
(3)电影: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5、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26、识图一,填空:
(1)此人物图是_________
(2)写出他的革命事迹一项_____________
27、_______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28、态度:______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提出新发展理念——
30、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 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是_____。
(2)新中国的第一位国务院总理是_____。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2、(探究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
(探究二)
(2)试从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探究三)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圆了许多人的“安居梦”。全国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材料三 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会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据材料一,分别能提取哪些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国民生活有哪些改善?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国民生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