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魏源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在太平天国相关的史实中,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太平天国将南京改为天京
C.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3、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平
4、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逐渐变为现实。当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包括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社会和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以此材料,他的目的是( )
A.消除军阀割据
B.实现土地国有
C.反对民族压迫
D.维护民主共和
6、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事
A.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错误艰辛努力的结果
B.“文化大革命”极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大革命”没有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D.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7、“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也能彰显时代特征。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这个作文题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严重受挫
C.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D.文化大革命虽然刚刚结束,但左倾思想仍然存在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千古大变局》一书为所述历史人物配了副标题。最适合袁世凯的是( )
A.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
B.挥之不去的专制与皇权
C.坚定的革命者
D.天降大任的自觉担当者
10、八年级(2)班同学们创作的历史剧剧本中有如下台词:“割据一方就可以解决兵源、财源两大问题。为此,即使陷入混战也在所不惜。”“直、奉、皖是我们的标签,人民的利益排在我们的利益后面。”该历史剧的剧名最有可能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局限》
B.《北洋军阀混战的至暗时刻》
C.《帝国主义与军阀狼狈为奸》
D.《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11、为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李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相关课外阅读书目。如果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在下列选项中,应该选择阅读的第一本书是( )
A.《辛亥——摇晃的中国》
B.《甲午战争史》
C.《戊戌维新运动史话》
D.《外国人镜头中的八国联军》
12、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 D. 鸦片战争
13、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功、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4、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中美双方正式签订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这个不平等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15、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军阀
C.推翻清政府
D.实现共产主义
16、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遵义会议
17、在下表所列发生于1911年的重大事件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10月10日 | ①_________爆发 |
10月22日 | 湖南革命党人率先响应,发动起义,宣布独立 |
10月22日 | 陕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宣布独立(10月25日) |
10月29日 | 山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宣布独立 |
10月30日 | 云南昆明新军起义,宣布独立(11月1日) |
10月30日 | 南昌新军起义,成立江西军政府,宣布独立(11月1日)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武昌起义
18、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19、到2009年时,新疆建立行省( )
A. 125周年 B. 120周年 C. 115周年 D. 110周年
20、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21、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2、领导太平天国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人是_________。
23、清朝于________年废除科举制。
24、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于1914年初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25、主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
26、下列言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7、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8、1956年,中共_____(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17年,中共_____(会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9、1945年8月,毛泽东在___________ 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_。
30、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_____当选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著名水稻专家_____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1、中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
(1)洪仁玕—— (2)梁启超——
(3)邹容—— (4)陈天华——
32、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谋求制度变革、号召变法图强先进人物及历史事件是什么?
(2)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及指导思想是什么?
(3)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先进组织及其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3、阅读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屈辱的侵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了哪个地区给英国?
(2)19世纪60年的一场大火让宏伟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造成这次浩劫的侵略者是哪两个国家?
探究二 艰难的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革命最最终取得了胜利。
(3)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请说出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创办了什么学校?
(5)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探究三 历史感悟:
(6)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做?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大钊将其任执行主编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改变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集中登载了一系列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其中就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1919年6月4日,北京学生被大批逮捕的消息传到上海。4日下午,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示威。6月5日,上海日资棉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揭开了上海工人大罢工的序幕。当日,商人也进行了罢市,学生进行罢课,与工人罢工结成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罢”斗争。……在三罢斗争中,工人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材料一中的《新青年》创办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并根据材料一,指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三罢斗争”是哪三个社会群体的斗争?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材料所放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