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三沙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

 

为走救国之路,__A___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C_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

 

A. A   B. B   C. C   D. D

 

2、下图中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双十协定》的成功签订共同说明( )

A.国共开启了新一轮合作 B.中共皆以民族利益为重

C.国民党作出了积极努力 D.毛泽东蒋介石直接参与

4、“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A.掀起瓜分狂潮

B.扩大资本输出

C.再次发动战争

D.割占台湾岛

5、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土地”,全民族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其共同作用是(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6、“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礼物”指: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签订《南京条约》

7、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8、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丁汝昌

D.邓世昌

9、开启中国近代化探索之门的洋务运动选择“自强、求富”的途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改变清朝的经济政策

C.鼓励大商人开矿办厂

D.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10、“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甫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A.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 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 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13、下列对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面战场为主敌后战场为辅

B.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整体抗战

C.敌后战场为主正面战场为辅

D.正面战场受敌后战场的领导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主要反映了(     

A.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5、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后,党和国家又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至于城市改革怎么改?党中央回答:农村改革是权利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利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   )

A. 所有制结构改革   B. 发展承包经营

C. 扩大企业自主权   D.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16、下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A.体现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

B.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

C.突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17、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8、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总后方是(     

A.井冈山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19、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民主共和国

C.使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学者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     

A.护国战争

B.“二次革命”

C.辛亥革命

D.“黄花岗起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理论是行动的纲领。

(1)太平天国颁布《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3)维新人士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名的报纸。

2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运动。1966年夏,(     )全面发动起来,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交接入列;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4、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5、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____战役,歼灭了大量敌军。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____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被粉碎。

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和奋斗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以“①______”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戊戌

变法

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②_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辛亥革命

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③______”

新文化运动

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④______》,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上述表格中的四个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提示,将其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B.中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是______

C.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是______

28、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求富”的洋务运动;1895年春,康有为等人发起的______轰动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9、全国统一:1928年底,___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30、下图是_____出逃所乘飞机残骸。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主要讲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即中国现代史。我们可以把中国现代史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过渡时期,即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基本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的变化?

(2)全面建设时期,即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虽然出现了失误和挫折,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那么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文化大革命时期,即从1966年中共中央发表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期间经济、文化、民主与法制都遭到极大的破坏,主要社会特征是什么?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即从1976年“文革”结束至今。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实行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抓阶级斗争还是抓经济建设?

(5)请你用两句话谈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2、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某校做了一期“聚焦中美35年”专题图片展,在文字说明部分,有这样的叙述: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3、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两位代表人物。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农民阶级发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请说出这次运动的名称。

(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进行的运动名称是什么?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主要阵地有哪些?

(4)中国近代社会探索近代化历程:19世纪60至90年代,学习西方技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学习西方制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请依次说出中国近代探索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四次重大历史事件。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相继罢工。”

材料二中国之声作“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会面,聚焦跨越66年的首次握手”的报道,今天下午,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式举行。下午3点,习近平、马英九同时步入会见大厅。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在响成一片的快门声中,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央广网2015年11月7日

材料三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距今年(2017年)是多少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首次握手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重大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