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赣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首民歌反映的现象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

D.王选

3、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指的是(       

A.兴办了珠海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建立海南为经济特区

4、如果你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前一年出生,20岁时你去欧洲大陆旅行,可以看到:(   )

A.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C. 路易十六被处死   D. “热月政变”

 

5、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第十三章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日本侵略台湾                    1871-1874年

13.2俄国侵占伊犁                    1871-1881年…

13.3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             1884-1885年…

A.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侵略者洗劫并焚毁的皇家园林是 (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紫禁城

D.万春园

7、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

A.彻底消灭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8、1856年10月,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下列关于这次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C.结果:英法签订一系列条约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D.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9、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在天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

1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没有彻底瓜分中国,是因为

A.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矛盾尖锐

B.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反抗

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已经成为了列强的殖民地

11、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新解放区

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12、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李鸿章 B.毛泽东 C.孙中山 D.袁世凯

13、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14、下图是 1949-2009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有三次建交高峰,其中新中国出现第一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中苏建交的带动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5、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的是在解放区进行的( )

A.减租减息政策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军民的自卫反击 D.土地改革

1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17、2016年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无关的是

A.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B.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C.撰写《革命军》,歌颂革命

D.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23.3%。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1978年1987年,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北京粮食供不应求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困难

C.北京市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饮食

D.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供给不足

19、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建立了同盟会

B.创办了《民报》

C.提出了三民主义

D.创立了中华民国

20、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B.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 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根据下列条约的影响写出相应的条约名称。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22、时间: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23、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4、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统一战线政策,保证了图A胜利进军的是____________;保证图B取得完全胜利的是___________

2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

26、汪伪政权建立于 ___________ 年。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人物名称。

(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2)创建中国同盟会的是——

(3)秋收起义领导人——

28、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1)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年):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__。

29、1860年________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________

 

30、课本上为我们介绍了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有________、钱学森等人;2015年,中国药学家________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继续努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措施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从这些成就与失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2、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哪一事件?

(2)1938 年,国民政府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4)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为现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指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运动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时达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赋予中国社会以新的现代性飞跃,对中国政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中国政治从此真正迈进现代化的轨道。……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民主国家的历史跨越,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上下求索的中国人启蒙了民主的理念,传播民主的理想,形成了新国家的理想图景。

——蔡文成《民主、共和、宪政: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选择》

材料二: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逐渐使哪一思想深入人心?其“宪政治国”的依据又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那一历史时期?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