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白银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 北伐军的失败

B. 天京事变

C.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

D. 中外反动军队疯狂反扑

2、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这说明“一五”计划(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3、2022年“奥密克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的词汇,1978年后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4、观察下图,中国占全球进出口额的比例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D.“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

5、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

A. “863”计划   B. “希望工程”   C. “科教兴国”战略   D. “五个一工程”

 

6、毛泽东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这里“第二步”完成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国家完全实现工业化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7、阅读下图,指出直接影响1980年、1985年中美贸易显著增长的因素是(  )

中美贸易趋向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中国对美出口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①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其中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距今年(2022年)还有(     

A.14年

B.22年

C.27年

D.28年

9、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战救亡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义勇军进行曲》

《离骚》

《黄河大合唱》

《狂人日记》

A.

B.

C.

D.

 

10、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A.得到苏俄帮助

B.领导阶级先进

C.群众基础广泛

D.革命成果丰富

11、在一个英国人的著作中有这样的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清军抗击美军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2、若以“富起来”为主题宣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下列可选择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上海浦东开发

C.一化三改的进行

D.卫星发射成功

13、下列是李大钊发表的文章,其中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4、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书局

D.外文出版社

15、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项目

世界

中国

参战国家和地区(个)

60多

 

参战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人)

约20亿

4.5亿

军民伤亡总数(人)

9000多万

3500多万

战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2200多万

600多万

抗击法西斯军队人数(人)

1100万

240万

A.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比较

B.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比较

D.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6、“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的英雄有(     

A.杨靖宇

B.张自忠

C.左权

D.邱少云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9、孙中山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没有建立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了

20、1906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民报》。”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2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_》,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文件是《______》。

23、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共同努力谋求__________”。

24、苏联的工业化: 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果:苏联由落后的_____变为强大的_______。苏联模式:形成时间:_______年。形成标志:_______的颁布。

评价: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由于没有尊重________,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5、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26、百日维新是一场以康有为、_______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爱国变法运动,_______成为变法捐躯第一人。

27、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史实。

(1)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中,上海被迫开埠通商。

(2)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3)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__________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____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29、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图一、二人物领导了_______

(2)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他在 _____(地点)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

(3)图四的人物发起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____ 。这次运动中两大口号是 ____________。这次运动为随后爆发的 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0、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誉为“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分别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3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3、根据不平等条约的影响提示,写出不平等条约名称。

(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2)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3)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条约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只是武器落后。因此,中国要谋求富强之道,只有学习西方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材料三: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⑴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涉及的是哪一次运动或革命?(注:回答此题时次序不能颠倒)

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所涉及的运动或革命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⑷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