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嘉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到1887年,黄遵宪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的袁昶痛心的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儿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这番话最早哪一年说的(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0年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领到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观察下图,指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成为创建人民军队开端的起义是(  )

A.A

B.B

C.C

D.D

3、1940年,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致电嘉奖的战役是(  

A.甲午海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如下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民兵所采取的何种游击战术()

A. 地雷战

B. 地道战

C. 麻雀战

D. 夜袭战

 

5、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主动投身国民大革命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于敌手

6、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 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A.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岩》

B.话剧《茶馆》、音乐史诗《东方红》

C.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D.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8、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各阶层的自救

C.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清政府的妥协

9、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

A.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框框

D.始终代表广大农民利益。

10、“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君主立宪

B.三民主义

C.自强求富

D.民主共和

11、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B.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

12、20世纪20年代,上海旗袍吸收欧美服装的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科学技术的变化

B.通信技术的进步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交通工具的革新

13、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问争长。”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 朱德   B. 赵登禹   C. 佟麟阁   D. 李宗仁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15、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若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该誓言最终践行于

A.丰岛海战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16、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俄国   B. 日本   C. 英国   D. 美国

17、抗战期间,漫画家“以笔为刀,以画抗战”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A.抗战胜利的喜悦

B.对消极抗日不满

C.抗战必胜的信念

D.打倒军阀的愿望

18、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二次长沙会战

19、中国近代有一首军歌唱到: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军歌是(

A. 黄埔学生军军歌   B. 志愿军军歌   C. 国民革命军军歌   D. 八路军军歌

 

20、周恩来曾说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下列选择与周恩来所说的前 一个“天安门”相符合的口号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图完成

22、意义:性质:___________。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谋划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抗美援朝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是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是_________

26、1945年4月,中共第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策路线, 并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___________作为全党一切工作指针。

27、太平天国起义后,洪秀全称“________”,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________为东王。

28、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的_______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发动的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9、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__

 

30、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纷纷创刊宣传变法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______》;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决定创办《_____》,作为其机关报宣传革命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本学期,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学习,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近代中国—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3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列举这一时期的取得的成就(2例)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中共八大,那么“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3、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应激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津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被迫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

(2)材料二是清政府被迫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

(3)材料三是清政府被迫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

(4)你对清政屡次签订不平等争约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