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深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

A.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攻占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奋勇冲锋

C.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血染卢沟桥——抗战中的一次大捷

2、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今天,避免这种悲剧重演的关键是(  

A.要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C.要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3、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留下千古骂名。他在中国近代兴办洋务,创办海军企业,为自强而不懈努力,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曾国藩

4、“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进入(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近代史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5、“道光后期以来,满清政府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运动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7、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1年,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实施改革开放

8、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

A.清军抗击美军

B.邓世昌激战黄海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9、张謇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

A.福新面粉公司 B.福源馆 C.永利制碱公司 D.大生纱厂

10、有学者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中的“金陵”和“天京”都是指今天的(     

A.天津

B.南京

C.金田

D.永安

11、下边局部图所反映的是

A.二次革命形势图 B.护国战争形势图

C.北伐战争形势图 D.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2、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 )

A.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 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C. 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13、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1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政协第一届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大

15、《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其作者是

A. 洪仁玕   B. 李秀成   C. 陈玉成   D. 石达开

16、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里的“先生”是指

A.李宗仁

B.周恩来

C.王若飞

D.毛泽东

17、了解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8、某班学生在讨论如下内容①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②1912年1月,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③1912年2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④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⑤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⑥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动乱。请问他们的讨论的主题是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19、不同时代的宣传标语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20、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帝退位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护国战争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举出与下列意义或影响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 。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______ 。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___ 。

(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______ 。

22、______(事件)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______(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3、列举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是

(2)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3)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的 民主革命纲领。

24、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在该政策的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

25、【打击土豪·耕者有田】几千年来,我国农村是地主占有大量耕地,农民无地或只有少量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在________年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

27、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是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____

28、根据提示列举下列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8947月,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这是:  

(2)19世纪中期爆发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是:  

(3)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事件是:  

(4)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5)他们高举“扶清灭洋”的大旗,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抗争,这是:  

(6)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9、百团大战指挥者:____

3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的名称。

(2)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2、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并各自举出两种方式的代表性事件。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33、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华民族迫求进步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八年级(3)班同学以此为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分析历史现象)

(1)观察下面两幅图,分别简述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困境。

任务二 (硏读史料·见证时代呼声)

•陈独秀: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蔡元培: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胡适:著有《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吃人社会。

(2)上面知识分子的言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任务三 (聚焦热点·进行实践探究)

(3)张华班进行历史主题学习。同学们确立了下边的研究主题,并在图书馆检索到下表中的信息材料,请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其对应的一则材料,说明你选择材料的理由。

研究主题

主题1:五四运动的真实场景

主题2: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

主題3:五四运动的影响

①照片

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

照片:美国人拍摄,照片中学生手持标语“青岛是我们的”。

②报刊

《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报道。

③专著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以俄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章节。

主题:                    ,对应材料                 

理由:                                   

(4)同学们收集了全国各地庆祝活动的一组图片,据此谈谈“五四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