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戊戌变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的发动者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B.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C.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D. 戊戌变法没有对近代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2、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材料中的他是( )
A.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新中国的缔造者
C.人民的好总理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的问世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列宁主义诞生
D.斯大林模式形成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 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C.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转折点
D. 开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5、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妄图建立独裁统治。下列史实能佐证的有
①指使刺杀宋教仁 ②镇压二次革命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发动护国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7、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2016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1978年G DP折合美元仅为3650亿元,而2015年的G DP则达到10.86万亿元”。我国能够在经济领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地理位置的优越
C.科学技术的创新
D.人民的勤劳奋斗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正确分析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后,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变为先进工业国
C.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D.树立新发展理念
9、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是( )
A. 中共中央决策进军西藏
B. 开展大规模敌后抗日
C. 人民政府对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
D. 解放重庆
10、1907年准备在浙江绍兴起义,但不幸被捕遇难的革命党人是
A.刘道一 B.徐锡麟 C.秋瑾 D.黄兴
11、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种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杈,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人们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整顿经济秩序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解放台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假如你要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参观,那么,你应去
A.广州
B.上海
C.武汉
D.南京
13、对中国近代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段历史
C.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
D.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先生下列主要革命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成立中国同盟会③成立兴中会④建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15、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6、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董必武
17、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二〇运动
D.五卅运动
18、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为纪念改革开放43 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内容
B.历史学家关于改革开放的权威著作
C.纪念改革开放43周年征文展
D.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19、洋务运动的口号不包括( )
A.“求富” B.“自强” C.“师夷长技” D.“变法革新”
20、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开始于( )
A.1977年底恢复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
C.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1991年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1)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迈入了核大国行列。
(2)大包干,春潮涌,走向希望的田野,在安徽________感受十八户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时期”修建的________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2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____;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
2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
25、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______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______。
26、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27、三民主义: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8、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火烧________三天三夜。
29、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30、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_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31、阅读下列材料:
……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这是何人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2)他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归纳他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
(4)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
(2)概括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巨变?
(3)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这个通知所说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指什么体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33、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指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什么?请举出21世纪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一例。
(5)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34、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6年的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
(1)三大改造完成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完成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改变?
材料二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提出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哪些失误?
材料三 年代尺
(3)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给了我们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