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克服革命团体的弊端,革命派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
B.创办中国同盟会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创办黄埔军校
2、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下面属于中共派遣到东北领导抗日的是( )
A.张自忠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3、某兴趣小组研究“南京大屠杀”,最可靠的证据应是( )
A.现场遗迹 B.影视作品 C.文学作品 D.日军报道
4、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A. 商议和平解放西藏
B. 参与制定《共同纲领》
C. 汇报土改工作
D. 参与制定宪法
5、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历史的转折”是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C.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1940年,彭德怀指挥我华北军民100多个团对日寇展开大规模进攻,史称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是( )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 | “明定国是”诏书 |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A.A
B.B
C.C
D.D
9、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这是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这一材料记录的是( )
A.两岸“三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1、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是通过发动下面哪一战争获得的
A.八国联军侵华 B.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1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
A. 成功举办APEC会议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加人世贸组织 D.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
A. 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 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 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 老四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15、1984年1月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这之后,我国( )
A.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迅速建立了珠海经济特区
C. 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D. 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16、邓小平就“迈不开步子和不敢闯”的问题,在1992年与上海市领导谈话时,指出:“你们上海浦东及广东深圳”“搞的是姓‘社’不姓‘资’”。邓小平的谈话意在
A.树立新发展理念
B.进一步解放思想
C.推进自贸区建设
D.大规模平反冤案
17、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18、“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下图中该会议的举办国是( )
A.A
B.B
C.C
D.D
19、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国 表格: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A. 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0、下列表格和示意图共同反映了人才的变化,但原因不同。影响人才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
曹魏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
A.民族政权并立 商品经济发展
B.选官制度变革 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科举制度完善
D.政治中心变迁 封建经济发展
21、鸦片战争后,英、_____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_____次鸦片战争。
2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是( )
23、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24、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5、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二次革命”在____________年;护国战争爆发在____________年。
26、背景: 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全称是什么?________
28、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________,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0、________年,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1、说出“863”计划内容。
32、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文件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3)1982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其核心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启示?
33、“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4)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中华国威?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为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作出了什订么决定?这一决定中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