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河池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文化运动中,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从下面表格中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

内:剿发捻(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外: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

A.促进中国近代化发展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D.改变中国落后局面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开马克思主义传播先和   B.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读过《申报》”,李四说“我看过戊戌六君子赴法场”,王五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他们中说谎的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5、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7 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十三年

B.二十六年

C.二十七年

D.二十五年

6、在1916——1919年间中国各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东郊民巷

B.清帝退位、孙文、共和、武昌起义

C.新文化、北洋军阀、鲁迅、尊孔复辟

D.一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李大钊

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8、小明在阅读中,发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第二种说法中社会思想的变革是指(  )

A. 维新变法   B. 民主、科学   C. 马克思主义   D. 民主共和

 

9、2022年暑假期间、侨居海外多年的黄先生回甘肃老家。下列生活场景中他能看到的是(     

A.

B.

C.

D.

10、下列图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的示意图,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除十月革命外,还有

A.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国民革命的开展

11、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图片资料。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12、1919年1月的巴黎会议,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黄埔军校成立

13、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以此作为指导思想而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4、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该地区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从1958年的3.2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453.59亿元,这表明我国

A.实行民族高度自治制度

B.坚持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

C.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D.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5、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所规定的政体

A.《中华民国约法》 B.《明定国是》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神州大地掀起了改革的热潮。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A.农村

B.城市

C.西北内陆

D.东南沿海

17、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军队名称是(     

A.中国人民远征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工农红军

18、《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下列对其表述错误的是

A.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等内容

B.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C.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D.完全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节日报进了一位科学家,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医药研究实践, 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这位科学家的贡献是(     

A.建设港珠澳大桥

B.培育籼性杂交水稻

C.成功提取青蒿素

D.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20、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却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其原因是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

C.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D.宋教仁遇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近代史上查禁鸦片、领导销烟、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 ;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 ______

22、

 

 

 

23、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年5月,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上“血肉筑长城”并取得胜利的两场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

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请写出下列相关战役。

(1)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______。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7、罗马帝国的第一皇帝是_______,雅典在_______统治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世界高峰。

 

28、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

(1)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1912年元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18日,____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29、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马关条约》割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0、背景:            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写出下列词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双十协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洋务运动”的探究活动,小芳说“洋务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小明说“洋务运动的的代表人物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你认为谁的说法是错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33、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温和的改良”是指什么事件?“革命”是什么事件?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下图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4)综上所述,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