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白城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时间:1937年9月;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影响: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小明同学对某知识点的梳理,这一知识点应该是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1858年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0年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A.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B.毁坏了中国的文化

C.开埠深入内地

D.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4、发表《变法通议》的文章,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法,天下之公理”的维新代表人物是

A.

 

B.

 

C.

 

D.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大力减轻农民负担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巩固人民公社

D.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856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亚罗号事件”

C. 马神甫事件”   D. 对中国贸易长期入超

7、我国改革开放应发生在

A.A

B.B

C.C

D.D

8、下列哪一顺序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       

A.《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9、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此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11、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A.孟良崮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青化砭战役 D.平津战役

1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大公报》

B.《新闻报》

C.《申报》

D.《解放日报》

13、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是(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推动中国改朝换代,寻找新的代理人

C.强迫清政府投降

D.镇压义和团,维护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14、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实际上否定了

A.中央集权制度

B.土地公有制度

C.皇帝制度

D.封建土地私有制

15、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灭于(

A. 旅顺大屠杀   B. 黄海海战   C. 威海卫战役   D. 丰岛海战

 

16、下列通过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中国近代历史,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程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7、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并为北伐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8、《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份,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篇小说

A.作者是陈独秀

B.是新文学的典范

C.是长篇文言小说

D.发表在《民报》上

19、以下是19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办报高潮中的报纸。当时这些报纸主要宣传的是(     

时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

报纸

《万国公报》

《时务报》

《国闻报》

《湘报》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维新变法思想

C.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

D.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0、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A. 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B. 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

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

2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的格局。

3.提出的八项主张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2、A两弹元勋 B石油工人—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的好战士 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焦裕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3、1840年6月,_______爆发,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_______》,通过条约,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24、《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________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_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5、1950年10月,以为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26、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7、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28、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29、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近代中国涌现了一批代表历史的城市

(1)陈独秀在这里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2)军旗升起的地方

(3)革命摇篮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红色首都

30、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___________,召开时间___________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探索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尝试寻找正确的发展通路,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一位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并简要说明他的事迹。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一农民阶级的纲领出自什么文件。

(3)甲午战后,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拉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32、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1)列举“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分别列举在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及作用?

(2)列举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说说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什么革命?请写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功绩?

(5)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等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6)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写写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实质是什么?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材料五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据材料五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