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这段材料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 )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性质
2、某班学习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据此判断,该班学习的内容主题应该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8日才传到南京。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卢沟桥事变意味着( )
A.局部抗战开始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始
C.日清战争开始
D.全民族抗战开始
4、1905年8月,孙中山组织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那么,什么成为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A.进化论
B.三民主义
C.民主和科学
D.自强、求富
5、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6、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7、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年代尺,其中③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②南昌起义③八七会议④秋收起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刘少奇 D. 周恩来
9、小红同学就一位中国近代杰出人物给出以下三个提示。由此判断,该人物是( )
提示一:毛泽东评价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提示二: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提示三: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其杂文语言犀利、辛辣,善于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A. 鲁迅 B. 冼星海 C. 胡适 D. 魏源
10、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胡锦涛
C.江泽民
D.习近平
1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为了( )
A.夺取抗战的胜利
B.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C.筹备建立新中国
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2、“工农武装制据”的内容主要是指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川陕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3、某班为庆祝党的生日制作黑板报,板报如图所示,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4、实现了私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的伟大创举是( )
A.走合作化道路
B.发展公私合营
C.实行赎买政策
D.建立人民公社
15、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能为陈天华的言论提供论据的是(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1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自2017年起,初中历史教材已全面落实14年抗战的概念:以前的8年抗战(1937——1945年)一律改为14年抗战(1931——1945年)。这一修订最合理的依据是
A.史学界、教育界一直在呼吁修订历史教材
B.便于国内和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更好地对接、交流
C.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抗战的伟大
D.中国抗战从1931年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也能更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18、为挽救全球范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19、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经过各方面人士8000多人讨论,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宪法草案正式发布后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了讨论。这说明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B.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
C.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D.是通过政协会议颁布的
20、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________年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成立。
22、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走上“___________的道路。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2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24、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25、陈独秀在______(地名)创办了《青年杂志》;中共一大选举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2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27、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______会战,均失败。
28、促进两岸交往日趋密切大事记
1990年 |
|
1991年 |
|
1992年 |
|
1993年 |
|
29、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30、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_______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31、例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3例)
32、列举题。
(1)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
(2)开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
(3)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是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是____。
33、铁血悲歌尽风流,千秋正气树丰碑,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它将再次唤起人们对长征岁月的怀想,沿着饱含先烈热血的足迹,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旌旗漫卷突重围]
(1)根据下框材料,”革命大本营”指哪一革命根据地?红军撤出”革命大本营”的原因是什么?
[渡尽劫波换新颜]
下图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两枚金币.
(2)写出两枚纪念币记载的红军经历过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3)图2纪念币中的三面红旗象征着哪三支队伍?三支队伍会合意味着什么?
[峥嵘岁月意长存]
(4)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近年来,四川等省发起”长征路线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你认为这项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34、一座座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
(南京)材料一: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图一签订的条约最终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的事件带来了哪些影响?
(武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
材料二: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清楚地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他最终推翻了清朝,以共和政体来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587页
(2)1911年的这场革命,它的首义之地具体在哪里?根据材料二和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这场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铜陵)材料三:铜陵市地处皖中南,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从1938年12月到1945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一支队和七师皖南支队的广大指战员,为保卫铜陵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惜流血牺牲,先后同日伪军进行了数百次的殊死战斗,击毙日伪军近500人,给敌人以重创。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等领导先后到铜陵地区指导对日斗争,新四军有近百名战士在铜陵壮烈牺牲,为铜陵地区的抗日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百度百科
(3)“新四军”的全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