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武汉会战 B.长沙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4、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④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
5、从下面两幅图,可知战争具有
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 美军抢劫的白银 |
A.政治性
B.偶然性
C.正义性
D.野蛮性
6、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狭义的辛亥革命就是指(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成立民国
D.二次革命
7、与“1937年”,“宛平”,“日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如下改革:革除了“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礼,规定民间普通人互称“先生”或“君”,这体现了中华民国( )
A.保护私有财产
B.提倡女子教育
C.提倡平等观念
D.鼓励个性解放
9、辨析下图漫画,请你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A.《资治通鉴》
B.《农政全书》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 ④③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③①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2、1950年3月17日,首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去山东威海,想过海到刘公岛视察——那儿曾经是北洋水师的基地,也是甲午海战的主战场之一。但没有船,肖劲光只好向当地渔民租借,渔民难以置信:“你是个海军司令,还要租我们的渔船啊?”可见,人民海军创建之初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寻求渔民支援
B.改善武器装备
C.加强兵种建设
D.建造航空母舰
13、“窃国大盗要玩他的把戏变身,宋教仁愤而痛斥献出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人再一次抗争。”这里的“窃国大盗变身”指的是( )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D.宣统帝被迫退位
14、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A.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D. 中国工农红军附属三军
15、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这场战役是( )
A.汀泗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辽沈战役
D.抗美援朝
16、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组织生产合作社
B.开展公私合营
C.采取合作化运动
D.实行赎买政策
17、在下列有关孙中山活动的历史时间轴“? ”处应填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二次革命 B.成立同盟会/领导护国运动
C.提出三民主义/领导护国运动 D.创办《民报》/领导北伐战争
1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歌中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到延安去,到敌人后方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下列有关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明确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指出我国社会的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0、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青藏铁路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姓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反映出时代的内涵特征。下列人物的姓名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建国、援朝、跃进、文革四位同学的名字各取自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
23、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4、_______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25、远去歌声弥凝重,再唱经典更撼心。
(1)1931年“ ”事变之后,东北逐渐沦陷。《松花江上》表达了东北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是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
(2)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3) 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办,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26、____年,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2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________。
2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29、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什么__,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__。
30、主张:利用____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的统治。
31、中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
(1)洪仁玕—— (2)梁启超——
(3)邹容—— (4)陈天华——
32、与时俱进是中国人的风采,也是中国人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的运动是什么?代表人物一例?
(2)“敢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是哪次运动的人物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大功绩是什么?
(4)高举“民主”“科学”运动是什么?什么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33、写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并归纳其革命成果有哪些。孙中山临终前(1925年)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文献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1)材料一中的“紧急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毛泽东的“去当山大王”使中园走上了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简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