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自我觉醒的真实写照,它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往直前、自强不息。虎门销烟的主导者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林则徐
D.左宗棠
2、中华民国成立于
A.1901年
B.1910年
C.1911年
D.1912年
3、义和团运动时,官员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4、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下列对图表正确的解读是( )
A.民族危机刺激了救亡意识 B.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C.维新思想是唯一进步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5、根据下边红军《长征路线图》,按照序号在,空格处应依次填写的是
A.①瑞金 ②吴起镇 ③会宁
B.①井冈山 ②会宁 ③吴起镇
C.①瑞金 ②泸定桥 ③腊子口
D.①瑞金 ②会宁 ③吴起镇
6、“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辆白银;清政府准许鸦片进口。”该内容与下列哪部条约有关(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辛丑条约》
7、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上面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这可以用来研究( )
A.筹建新中国
B.文化新篇章
C.巩固新政权
D.经济新发展
8、据统计,1980年和1975年相比,我国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B.农村的生产关系获得重大调整
C.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拉开序幕
9、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林则徐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点有
①都加重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在这两次战争影响下,中国人民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③战争结束后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都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英国、法国都参加了这两次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刘少奇含冤致死 B.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 “二月逆流 ”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2、作为新冠病毒在我国的爆发地——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兴于明朝,发于清。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和当事人。下列关于武汉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汉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迫开放的十一个城市之一
B.太平军西征后控制了武昌到镇江的长江沿岸地区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
C.中国近代钢铁业诞生于汉阳
D.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汉口的《时务报》上发表了《变法通议》
13、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 ,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4、中国近代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的著作是
A.《天演论》
B.《海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15、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的时间尺,①②两处对应的内容应是( )
A.①马克思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
B.①毛泽东思想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租
C.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马克思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
16、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到了1930年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但1934年红军却离开革命根据地转战大江南北,这是为什么?
A.国民党势力越来越强大;
B.蒋介石“中原大战”后,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革命高潮到来,红军要去攻占城市;
17、“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8、斯塔夫里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表明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冲动
19、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面两首诗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甲:"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乙:"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A.甲:《南京条约》 乙:《天津条约》
B.甲:《天津条约》 乙:《马关条约》
C.甲:《南京条约》 乙:《马关条约》
D.甲:《南京条约》 乙:《北京条约》
20、“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以上条款摘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
(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
(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________》,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3、______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4、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
2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7、我国积极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950-1952年 (1)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2)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3)________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4)____________。
28、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城邦_____以民主政治文明天下。
29、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为了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了_____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 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30、(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列举题。
(1)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
(2)开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
(3)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是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是____。
32、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中国农业科学家是谁?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谁?这两位科研人员的成就分别有何意义?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
(2)概括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巨变?
(3)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这个通知所说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指什么体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34、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材料三:侵略军攻陷北京后,“纵火放炮,大肆抢劫。北京城内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日军从户部抢得白银300万两,法军抢劫礼王府现银200多万两和无数金银财宝,用大车拉了七天。”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二中条约和材料一中条约内容比较,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归纳出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