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上饶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推动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南北贸易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土地制度的变革

2、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多家工厂为武汉钢铁公司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A.国家支持一五计划工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3、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这两场战争分别指( )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曾痛心地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卧榻养寇,京师岂能安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B.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C.阿古柏侵略新疆地区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时期                       主题词

1921~1935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58~1960                 急于求成,严重失误

1961~1965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分田分地,土地改革

C.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6、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大会战,其中发生在相持阶段,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8、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的标志是

A.宣统帝下诏退位 B.中华民国成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慈禧太后病故

9、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文明

10、下图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11、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人口的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D.官僚体系日趋腐败

12、结合所学知识,从下边这些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

①中国女药学家

②发现了青蒿素

③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杨利伟   D. 屠呦呦

1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

14、“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武昌起义②五四运动③黄埔军校的建立④北伐胜利进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民族英雄值得我们用各种方式去纪念他,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7、为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在建国初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没有涉及的行业是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国防事业

18、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如图反映的是长征途中的哪一事件(       

A.强渡大渡河

B.飞夺泸定桥

C.四渡赤水

D.渡过金沙江

19、“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侵略与反抗的史实,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________病逝,湘军冲入城内。________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2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

23、毛泽东率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到达这一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4、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所有制。

25、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实现“和平之旅”;2015年,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6、观察图二,在下图方框内填出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7、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是对农业、____以及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8、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南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

 

29、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主张废除私有制;解放战争时期,根据《____》规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0、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旗帜,致力于对国民思想、交化上启蒙。五四运动后,这些知识分子在中国进一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的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各是什么?

 

33、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_____。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陷入深渊】

材料一   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三大丧权辱国条约依次是什么?

【前赴后继】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依据材料,义和团将矛头指向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民族解放】

材料三

(3)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结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两个方面回答。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