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杭州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反映这一性质的是(     

A.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和约签字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国人民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小明同学负责学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活动设计一节宣传专题板报,搜集到如下三幅历史图片。板报主题应该是(   

A.合作抗日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渡江作战

4、某年出版的报纸使用了下列小标题描述某事件:“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据此判断“某年”是

A.1907年

B.1910年

C.1911年

D.1912年

5、正确区分“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D.《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6、以下哪一个选项属于三民主义阐发的思想

A.民主

B.民权

C.民族

D.民生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④割台湾岛给日本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

A.巴黎公社

B.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中华民国

D.俄国

9、《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A.首次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D.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0、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 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12、绵阳中学英才学校进行了关于“医食住用行”的口述史调查,根据调查,你认为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中有“日本维新三十年史”“政治学中卷宪法编”等。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潮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4、下列是章炳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猛回头》

C. 《革命军》   D. 《警世钟》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C.中国丧失了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6、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他在其编订的一本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 )

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齐民要术》

17、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两大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反“右”倾运动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8、在毛泽东参加过的党代会中,中共八大可以称得上是他最为高兴的一次大会。回顾历史,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19、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浴血死拼取得胜利,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该战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

20、如图是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康广仁

D.谭嗣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22、结果:突入台儿庄的日军遭到中国军队________,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

 

23、1851年,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_____,但未能实现。

24、2014年,(     )(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     )、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5、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

26、日本改变策略: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________,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7、“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诗句中的“新军”的全称应是( )

28、1950年中国方面以_______为司令员,率领_______军出兵朝鲜半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29、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0、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中以什么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2)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哪次变法?发动政变,致使此次变法失败的是以谁为首的顽固派?

【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是哪一事件?1912年,哪位皇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4)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32、

一些学者把中国近代化过程总结为“一个序幕,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序幕,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中国近现代化历经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请回答:

(1)三个阶段有什么共同点?

(2)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3、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面旗帜下阔步前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走进新时代。

(伟大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我党执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首先在哪实施?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4)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哪一国际组织?

(共同繁荣)

(5)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哪一政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科技飞跃)

(6)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7)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的名字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10)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宇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⑵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⑶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⑷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