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中共八大
2、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定军山》
D.《智取威虎山》
3、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素养是“时空观念”——不仅要将历史事件理清时间顺序,而且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地理空间所在。学会看懂带有时间的历史地图会帮助我们提升时空观念。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4、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托加大捷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约克镇胜利
5、文明进步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潮流之一。某一时期政府曾发文指出“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剪辫和劝禁缠足;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谓”。直接造成上述“文明进步”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华民国成立
D.外来文化的冲击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江青死亡
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林彪死亡
7、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揭开了近代中国崭新的一页。跨越时空,在这一年里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
A.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
B.跟随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
C.在报纸上读到清宣统帝下诏书退位的消息
D.收集到大量的《新青年》杂志
9、2016年4月24日,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航天日。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一号
10、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金,枉资倭寇挫吾军。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纪念的民族英雄在什么战役中牺牲?( )
A.平壤战役
B.黄海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丰岛战役
11、“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杰出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A.魏源——“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B.丁玲——著有小说《小二黑结婚》
C.齐白石——创作了宏篇巨作《愚公移山》 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13、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詹天佑 D.邓世昌
14、《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烟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15、见证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南湖红船”所在地是( )
A.浙江嘉兴
B.上海浦东
C.江西南昌
D.湖南长沙
16、《共和国的足迹》中写到:“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其中,“新的历史纪元”开启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 B. 土地改革运动
C. 新中国的成立 D. 西藏和平解放
17、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他的这一做法说明(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B.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C.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D.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18、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是在( )
A.公元前4世纪初 B.4世纪初 C.4世纪末 D.公元前4世纪末
19、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
A.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B.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D.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
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派是“中体西用”的实施者,他们以“中体”为依托,使“西学”得以进入中国。这里的“西学”是指( )
A.西方先进技术
B.资本主义制度
C.民主共和思想
D.西方文化典籍
21、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故又被称为“_________”。
22、1927年8月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1929年12月__________ 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3、在中英《北京条约》中,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24、(_____)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宣传变法维新思想,在各地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
25、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会议是___________。
2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___,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27、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________”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
28、“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______。
29、1851年1月,_______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提出“________”的口号。
30、填空题:
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_________。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
3.领导虎门销烟的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历史上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___________ 。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这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什么?简述这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32、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指出,170多年前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是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根据图二、图三两幅图概括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那些罪行?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3)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崭露新曙光)
材料一
(1)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开辟新纪元)
材料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依据材料二,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踏上新征程)
材料三
(3)图中会议上提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谈谈材料三“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中“思想”障碍是什么?为了破除“体制障碍”,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什么新的经济体制?并写出改革开放后中国走的道路。
(焕发新气象)
材料四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共享新生活)
材料五 70年来,近8亿中国人脱贫。这个数字比整个欧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实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摘编自《70年脱贫8亿人!美国小哥发现了中国奇迹的关键》
被采访者 | 采访记录 |
35年前,我们村的人均收入在160多元。随着政府的扶贫力度不断增大,我们村现在的人均收入大概每个人都能达到18000多元。 | |
扶贫干部制度把党员派到农村,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带领群众致富,改变农村面貌。 | |
1998年福建省给我们派来了种蘑菇的专家教授。当时我们搭蘑菇棚都不会搭,他们给我们手把手的教。 | |
中国民主建国会确立了以黔西作为重点帮扶贫困县。应该说用这个实际行动践行和宣传了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
(6)依据材料五,指出“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并分析中国可能实现这个任务的原因。
(7)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