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林芝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英国割占香港岛

C.德国强占胶州湾

D.三国干涉还辽

2、著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书中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讨伐封建主义的作者是(  )

A.齐白石 B.徐悲鸿 C.鲁迅 D.茅盾

3、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战争?

A.甲午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

A.胡适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5、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规定: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等其他实际活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据此推断,该规定应出现在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为人民呕心沥血、英勇奋战的人往往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一赞誉源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毛泽东在一九二八年秋写的诗“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诗反映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武装斗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斗争

8、中国近代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领土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伊犁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9、如下图人物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列文章与他有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10、本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投身于革命潮流,其中__通过撰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_通过撰写的《革命军》,提出了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反对清朝统治的思想。 ( )

A. 陈天华、章炳麟   B. 邹容、陈天华   C. 章炳麟、邹容   D. 陈天华、邹容

 

1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A.1956—1966年

B.1965—1975年

C.1966—1976年

D.1964—1974年

1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7%

占有土地5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57%以上

占有土地14%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兴中会成立

C. 湖北军政府成立   D. 中华民国成立

14、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⑤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5、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9年4月上百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B.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16、他培养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这里的“他”是:(     

A.邓小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7、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20世纪30年代,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 )

A.三民主义

B.辛亥革命

C.百日维新

D.洋务运动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会议中提出的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0、“宁愿自己牺牲,绝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图中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邱少云 B.冼星海 C.聂耳 D.王进喜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知识。

(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 ______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 ______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______

(4)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 ______ 》。

(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 ______

(6)解放战争中,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______

22、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被当众销毁。

23、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1894年,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奋勇杀敌,壮烈殉国。

24、太平军最凶悍的敌人是______编练的湘军

25、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________遇刺身亡,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

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________、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6、185111__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7、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____月1日

28、【体制改革·革除弊病】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济成果相联系,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是心环节是________

29、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______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0、(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对应的方框内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B.长征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2)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对应的方框内。

A.武昌起义发生地点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点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历史课后,李好同学大有收获,高兴地说:“我知道五四青年节和党的生日的来临了,我也即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大家庭,我太高兴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中心先后位于哪两座城市?(必须按照先后顺序作答)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写两个最主要的)

(4)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在它前后的革命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32、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3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友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材料三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这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两项外交成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新世纪的外交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之相对应的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外交中得到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