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成都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工业创办于(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新文化运动期间

2、1927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红军革命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延安革命根据地   D. 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人民公社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

4、“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5、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6、有人说:“革命与民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相对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失序与混乱”的局面是指

A.八国侵华

B.帝制复辟

C.军阀混战

D.东北易帜

7、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朱丽亚·拉佛尔指出:“此战实为一出悲喜剧。悲剧部分乃中国因战败而与英国修约,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

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8、学史可以明智,历史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南京条约》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

洪仁玕《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

B.②

C.③

D.④

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皖浙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1、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宋教仁案

B.国民党组建

C.军阀割据

D.云南独立

12、“2000年到2013年,澳门经济总量由490.2亿澳门元增至4134.7亿澳门元,人均产值由1.4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居民失业率由6.8%降至1.7%。其中,2010年经济增速高达33.4%,2004年和2011年的增速亦都接近30%。”上述材料说明了澳门回归祖国后(  

A.经济迅速增长

B.产业转型困难

C.国企改革取得进展

D.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就

13、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博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也是诗人。下列毛泽东的诗句中,描述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是 ( )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5、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A.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

B.出现了各国建交的热潮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6、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C.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17、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18、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C. 孟良崮战役

D. 辽沈战役

19、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动思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近代史上,俄国从中国得到的最大好处是(

A. 割占香港岛   B. 吞并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 割占台湾岛   D. 得到清政府4.5亿两白银赔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上的__________,和工业上的______________

 

2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_____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1949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23、根据以下描述,猜猜“他”是谁?

(1)他在与英国人较量中,既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有《四洲志》。他是

(2)他出生寒微,考中状元,但并不满足于仕途。甲午战败后,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在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然而他的生命没有像他的精神那么长久,最终亡于张作霖这个刽子手下。他是

(4)他是一个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

2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中国的杂交水稻,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

2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皖系这三大派系。

2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制度。

 

27、战况:英军封锁________口后,北上攻陷浙江________,随后直趋________,威胁清政府。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谈判过程中,英军于________年初强占________岛。消息传到背景,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的________炮台。同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________________、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口________。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________。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28、背景:日军企图打通_________,沿津浦路从南北连个方向夹击_______

 

29、在中国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开创于________(朝代)  ______年废止。

 

30、中国近代史外国列强第一次进北京是在________战争,第二次是在________中。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写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名称。制定并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什么?

(3)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文件三例。

(4)回顾中国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2、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南京篇)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请你举例说明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

(2)你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北京篇)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解放战争的哪次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3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上地所有制的法律文献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吉林省建成投产的工厂一例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令世人瞩目。

材料一:1978年底,又一次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被党史专家胡绳评价为:“会议只开5天,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汪伟《中国是个迷》

(1)材料一中所述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上来?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村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对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曲《春天的故事》一度风靡大江南北。其中,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材料三中,“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材料四:“在你们广东省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在广东省建立的一个经济特区。

材料五:如今,祖国统一大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同胞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