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西双版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近现代的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在1940年下半年的这次大战中,八路军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材料评述的是百团大战的(       

A.目的

B.条件

C.性质

D.影响

4、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A.《中外纪闻》、《民报》   B.《申报》《民报》

C.《新青年》《中外纪闻》 D.《新青年》《申报》

6、(建设深圳特区时)修建一个码头需要搬运几十万方土石,可长期以来干多少都一样的大锅饭体制扼杀了司机的积极性,他们每天也就运二三十车,工程进展缓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

A.实行按劳分配

B.改革企业所有制

C.进行思想解放

D.扩大企业自主权

7、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会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获得十八省举人响应。这一事件被称之为( )

A.百日维新 B.公车上书 C.永安建制 D.金田起义

8、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如图所示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戌戌变法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 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培养了近代第一批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D. 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0、下图是小明绘制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他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的兴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C.义和团运动的兴衰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1、有学者认为在科学史上,以“革命”二字冠名的只有两个人:前者(哥白尼)揭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者构建了万物共祖的理论,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后者是(     

A.但丁

B.牛顿

C.达尔文

D.巴尔扎克

12、“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样的标语应该出现在

A.禁烟运动 B.三元里抗英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出现

A.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国民革命兴起

14、在抗战胜利前夜召开,迎接抗战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5、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49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B.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

C.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D.1956年主持中共八大

 

1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下图为“吉祥天路——青藏铁路”。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党中央实行的政策是( )

A.计划生育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一带一路

17、八年级一班同学整理了历史学习的笔记,针对某次战争内容列了如下表格,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月~次年1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8、欧洲最早迈入文明门槛的地方是(  

A.撒丁岛 B.不列颠 C.红海地区 D.爱琴海区域

19、“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_____被迫进行长征。

22、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伟大的农业科学家()院士去世,享年91岁。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也有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23、签订: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

24、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了_________的口号。

25、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6、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_______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2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A 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28、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9、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未屈服,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回顾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 ①____促进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并且为了提高我国海防建设,他又筹建②____,是清朝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舰队。

该图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③____,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终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之一。临行前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新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④____,并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⑤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次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18年,⑥____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了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1921年,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上海开幕,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⑦____南湖的一艘游轮上进行,最终完成了会议议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此精神也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国共两党对国家关系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影响着中国时局和改变中国的命运。分别写出两次合作开始的标志。

(2)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工农”为主体建立了什么政权?写出粉碎国民党剿灭红军企图的事件。

(3)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写出其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造的事变一例。介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态度,此后国民党又在哪一战役中大溃败?

(4)哪一事件使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今天海峡两岸分离的局面?

(5)回顾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32、请简述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把这个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33、想一想:三民主义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三民主义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诗词内容写出,红军途中经历的“远征难”?据所学知识分析“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由“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句诗,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毛泽东为什么强调要“宜将剩勇追穷寇”?

(3)据上述诗句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