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发展迅速。我国开始有航空母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
B.20世纪70、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期
2、“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解说词应该出自于( )
A.北平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安事变纪念馆
C.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D.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④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十幅浮雕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标志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四大
7、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哪两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 )
A.西班牙、美国
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
D.葡萄牙、日本
8、2017年,经过网络票选,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成了外国青年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表明,外国青年关注( )
A.科学技术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B.中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展
C.新科技进一步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
D.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实际效果
9、地震发生后,你被埋在房屋废墟中,下列自救方法不可取的是( )
A. 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通畅
B. 搬开身边可以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C. 快速移动身体或挪动物体,寻找到安全的避险空间
D. 采用敲击水管或倒塌墙体的办法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10、如果要评选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来敌人的民族英雄,他应该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林则徐
D.李鸿章
11、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哪一条款?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对联有时也能反映一段历史现象,20世纪80年代时的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前分田地”和“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共同之处是( )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受这方针影响产生的作品是
A. 《黄河大合唱》
B. 《阿Q正传》
C. 《女神》
D. 《暴风骤雨》
14、“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听着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我们不由得想起(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郑成功 D.戚继光
15、下图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日军侵华
16、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建了
A.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进步党
D.中国青年党
17、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在(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保卫战 D.台儿庄战役
18、根据论从史出原则,从下表可以得出,孙中山是
孙中山大事年表(部分)
A.实业救国的倡导者
B.民主国家的缔造者
C.群众路线的开扩者
D.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
20、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有学者说:是因为“在他的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的“土地”是指()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21、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砥砺前行的盛会。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23、_____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4、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政策,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5、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当前,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6、列表总结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请填表:
时间 | 外交成就 | |
20世纪50年代 | 1949年 |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__________ |
1954年 | _________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 |
1955年 | 印尼_________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 |
20世纪 70年代 | _____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72年 | 中国与交战14年的宿敌________建立外交关系 | |
_____年 | 通过“跨过大洋的握手”和多次磋商,中美建交 | |
新时期 | 2001年 | __________成立,是我国睦邻友好政策的突出表现 |
_____年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2017年 | 首届____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
27、1978年,在安徽省(_____)县小岗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会议)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_____(会议)召开。
29、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1)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年):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红色革命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1)写出102年前在民族危难之际,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先锋。
(长征精神)
(2)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事件?
(延安精神)
(3)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0年下半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学习感悟)
(4)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3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1)思想上——
(2)政治上——
(3)组织上——
33、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请回答下列各问:
(1)( )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1年10月10日晚,( )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临时政府成立。
(5)1912年2月12日,在( )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6)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7)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92年)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予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20世纪末重要的历史事件。普遍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与他相关的流行词如:深远意义的转折、包产到户、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政企分开、经济特区、发展才是硬道理、伟大构想等铭刻着时代的烙印。
——《党史纵览》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1)读材料一,通过改革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给农村带来什么深刻影响?
(2)材料二中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什么?请说一说和材料中流行词相关的事件。
(3)请说出材料三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窗口”城市。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制度的角度谈一谈创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