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厦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下属于“四个全面”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从严治国     ④全面依法治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材料反映了(     

A.现代中国工业生产制约农耕区面积扩大

B.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C.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横扫大西南

4、“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船坚炮利,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庆

②上海

③天津

④南京

A. ④②③①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③①

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五四运动后期的活动地点和主力军是

A.北京学生

B.北京工人

C.上海学生

D.上海工人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④ 处出现的标语口号是(     

A.“当家作主”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钢为纲”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0、“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这句话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价?(     

A.西藏解放

B.开国大典

C.镇压反革命

D.政协会议召开

11、今天的香港、澳门属于我国的(   )

A.经济特区     B.少数民族自治区

C.特别行政区 D.经济开放区

 

1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A. 创办《万国公报》

B. 公车上书

C. 成立强学会

D. 颁布《定国是诏》

13、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而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面对华北危机,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结果遭到镇压。关于这场学生运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 粉粹了日本企图侵略吞并中国的阴谋

14、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这次运动是一次

A.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

B.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运动

16、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7、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

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

18、下面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9、以下活动中,属于洋务运动前期进行的有(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创办京师同文馆创办新式海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 开埠通商   B. 开设使馆   C. 开办工厂   D. 巨额索赔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被侵略军劫掠并烧毁。同一时期,沙俄掠夺中国大片领土,一次性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2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23、1915年,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和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4、太平军最凶悍的敌人是______编练的湘军

25、甲午中日战争中,__________(人物)带领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最终壮烈殉国;1895年春,_________(人物)、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6、___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__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7、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28、我国积极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950-1952年 (1)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2)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3)________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4)____________

29、日本侵占东北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壮烈殉国。

30、请写出与下列内容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有黄海大战中,率致远舰全体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_________

(2)19世纪70年代边疆出现危机,率领清朝新式军队收复新疆是:_________

(3)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新文化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的校长是: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中以什么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2)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哪次变法?发动政变,致使此次变法失败的是以谁为首的顽固派?

【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是哪一事件?1912年,哪位皇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4)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32、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困惑与希望的交织,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岩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列举中国近代史中一次反侵略或反封建的斗争,说出一位印象最深的民族英雄?

(2)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侵略和清朝统治的日益腐朽,假如你是当   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的命运,请你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

(3)你从中国近代史的侵略和斗争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

(2)概括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巨变?

(3)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这个通知所说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指什么体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此事件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改造后呢?由此可见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