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巴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方面不断制造蒋介石被杀的谣言,蒋介石活着的消息公开后,依然没有停止。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日本(     

A.为营救蒋介石造势

B.情报搜集工作滞后

C.意欲侵占中国东北

D.企图加剧国共矛盾

2、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材料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3、1956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

D.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4、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A. 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B. 协约国对同盟国的处置

C.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D.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这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必须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必须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7、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是在(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8、创办下图杂志的著名人物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鲁迅

9、下图目录所示的单元主题应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探索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戊戌变法从开始实行到失败只经历短短103天,光绪皇帝颁布了110多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结果变法一直未获得广泛的社会效应。材料反映出维新派

A.学习西方 B.变法全面 C.脱离群众 D.冒进求成

11、两次鸦片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上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尤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掳掠圆明园最典型,而这一场掳掠距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过了多少年(   )

A. 18   B. 20   C. 22   D. 24

1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谁?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13、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其中“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分别指什么事件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4、李鸿章常说:“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兴办新式学校

C.派遣留学生出国 D.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15、20世纪初,陈天华指出:“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下列条约最能体现这段话含义的是(  

A.赔款4.5亿两

B.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拆毁炮台,允许驻兵保护山海关沿线铁路

16、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占有重要地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随着新型武器的入列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将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17、“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8、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东北易帜

D.宁汉合流

19、1947年夏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历史当事人在历史发生时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可以选择下列的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仔细观察《抗美援朝形势图》,请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上甘岭

22、武昌起义过程: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胜利→成立_______政府→推举 _______为都督。

23、在抗日战争中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_______;在解放战争中,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役并解放长江中下游的战役是_______

24、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___________,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5、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______年,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26、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________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27、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上“血肉筑长城”并取得胜利的两场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

28、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

(1)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1912年元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18日,____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29、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0、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2、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3、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他们为什么要发动事变?事变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____A____实行包干到户。

1980

中央决定试办____B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____C____的改革目标。

1997

中共十五大召开,____D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材料二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摘编自《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

材料三   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摘编自《央网联动·寄语国庆系列短评》

(1)材料一表格中字母A、B、C、D处分别应填写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最新理论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