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哈尔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平型关大捷——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中发生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古田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③①②

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戊戌变法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5、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每一幅图片都叙说了一段历史。以下解说词,最符合下图场景的内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B.消灭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6、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下列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影响

A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

九一三事件

文化大革命结束

C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标志拨乱反正取得胜利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A.A

B.B

C.C

D.D

7、下表思想家与政治观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思想家

政治观点

A.

老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B.

孔子

主张“以德治国”

C.

韩非

“无为而治”、与世无争

D.

墨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A

B.B

C.C

D.D

8、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 )

A.工人

B.商人

C.地主

D.农民

9、“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珍珠桥惨案

D. 平顶山惨案

10、二次革命发生在

A.同盟会成立时 B.宋教仁被刺后

C.中华民国建立前 D.新文化运动开始后

11、美国记者曾这样报道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日军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12、最能体现维新变法的时代发展性质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商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3、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C.和平解放北平,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4、将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条约有: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八年级(2)班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为下列一组图片拟定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B.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6、以下选项,是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走向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7、中国共产党在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到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上述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8、提高军队战斗力归根到底要靠

A、教育训练   B、人数多少

C、将士精神   D、科学技术

 

19、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20、晚清的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寻求“富同强兵”之道,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此人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孙中山在《____》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____(会议)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23、战略进攻:________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__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的序幕。

24、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5、1927年8月7日,____________召开,在会上,毛泽东作了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26、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任司令员是__________

27、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丰硕成果,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其中和陕西有关的成果为_______的开通;将重工业大都建在东北地区的地缘因素是_______

28、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的 _________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23年2月, 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9、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3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十九世纪中期和后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的典型事件。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什么?

32、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指的是什么?城市改革指的是什么?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从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午的解放战争。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在哪个战役中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三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

(1)读材料一,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读材料三,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