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下,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在大陆的基本完成,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生产力的发展现固了新生政权
2、“1927年8月1日,一批共产党人在一支新建的一万五千人军队的支持下在南昌发动起义,8月5日,部分起义队伍冲破封锁转移至粤闽赣交界地区。”材料中的一批共产党人不包括
A. 周恩来
B. 贺龙
C. 朱德
D. 毛泽东
3、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国大典 ②重庆谈判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4、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雷锋、王进喜等模范人物身上共同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B.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永攀高峰的探索精神
D.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6、下列战役中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战役 C.威海卫之战 D.辽东半岛之战
7、“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中越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美援朝
8、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切断了敌人向关内退路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9、某校的历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该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救亡图存
10、“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广东出口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农历甲午年,“甲午年”是指
A.1896年
B.1895年
C.1894年
D.1893年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3、两岸关系不断健康发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双方达成( )
A.“区域合作”的模式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运动兴起
C.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
③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奕䜣
D.张之洞
17、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近代史。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B.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
C.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D.英国为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8、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A.
B.
C.
D.
19、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写于1954年)一文中写道:“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 中共七大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不懈的救国探索,提出了很多口号,把下列口号按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
③“君主立宪” ④“民主共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1、1853年为巩固政权太平天国颁布建国纲领《______________》;严复译述《_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 。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4)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3、(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将下列事件或地点的中文名称填入图中对应方框。
A.长征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特点。
2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25、三大改造是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________。
26、中共十五大指出,______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共十九大确立了__________的历史地位。
27、1924年,为培养军政人才,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________;1927年8月1日,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8、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________”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
29、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___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_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接受________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________________”,准备元旦登基。
30、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3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因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时,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的主力军是谁?后来(6月5日及以后),五四运动主力又是谁?运动中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3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3、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别写出 1972 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1所示。
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材料二 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如下图2所示。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这条“路”指的是什么路?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2说说,从1980年到1982年,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产生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