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昆明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的(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遭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2、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6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得到外资扶持

C.民族工业强于西方企业 D.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3、近年来,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世界跨国企业陆续登陆莱芜,莱芜的“三辣”等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国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现象说明

A. 莱芜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B. 莱芜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C. 莱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阵地

D. 莱芜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4、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时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材料描述的事件

A.是中国近代化的典型事件

B.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

C.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目标

D.失败的标志是天京被攻陷

6、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

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国闻报》

8、1992年,深圳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原因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9、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虎门销烟发生于(

A. 1838   B. 1839   C. 1840   D. 1841

 

10、下列历史现象的表述中,不是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是(   )

A.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B.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C.耕地荒芜,人口减少 D.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11、1926年发布的《国民革命歌》唱道:“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的是

①冯国璋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二大”

D.遵义会议

13、“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了(     

A.黄花岗起义

B.“一二·九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14、王同学在笔记中记录到了这么几个词语:“穆罕默德、《古兰经》、阿拉伯地区”,请问他记录的知识点大概是( )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5、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如图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B.

C. D.

16、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17、下表是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与表中1953年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47

355

0

4

0

7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18、《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9、有人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如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0、如果你担任拍摄历史纪录片《1909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C.驻扎外国军队

D.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是___________

 

2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 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1)自强求富  开近代探索之先——

(2)变法维新  圆救亡图存之梦——

(3)三民主义  创民主共和之国——

(4)民主科学  启思想解放之门

24、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将下列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地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地点

2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革命的重要成果。

26、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我国近代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27、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8、____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曾发表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9、填空题: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0、抗日故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的土地政策;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6)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请写出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的内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马克思曾指出,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四: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岛屿被强租(今统称“新界)……

材料六:“清政府赔偿白银4. 5亿两,暴政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 犯下此罪行的侵略者是?

(3)材料三中的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4)“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英国发动的哪一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6)材料五中的“新界”当时被哪个国家强租? 美国见其他国家在中国已划定“势力范围”,美国为使本国的商品能够进入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市场,采取了什么政策?

(7)材料六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条约? 结合材料分析它对中国的影响

(8)在近代几次战争中清政府屡屡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