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吕梁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

A. 轮船招商局   B. 安庆内军械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福州船政局

 

3、“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以上条文选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5、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下列关于这次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年封建制度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6、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

A. 抗美援朝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7、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假设你生活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你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批判“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实行改革开放

8、“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9、从1953年起,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0、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的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D.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11、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诗歌要为现实而作。下列诗句中与太平天国史实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13、下图是刊于1945年8月《自由画报》上的漫画《小距离》,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B.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C.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

D.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14、下列史实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A B.B C.C D.D

1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6、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17、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因为这场战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8、历史照片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下列照片见证的历史是(       

孙中山参加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C.内战爆发,星火燎原

D.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19、《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曾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2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权

B.平掠夺圆明园大量的珍宝

C.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______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2、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禁毒英雄是 ______

23、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24、“文化大革命”中先后粉碎了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

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甲午战争爆发的地点  

B 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  

C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

26、1895年,______轰动京、沪,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7、仔细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中央红军出发的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请指出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共同特点。

28、“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9、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_____

30、____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____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党的组织在哪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32、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3日,   (地名)   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8)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3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好往来与兵戎相见都成为历史长廊中形象各 异的刻度,启迪着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该歌谣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下图所示人物是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亿万同胞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请写出他的名字。

(2)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请写出该事变的影响。2014年,我国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 公祭日,是为纪念在哪一事件中的死难者?

(3)中国抗日战争坚持了14年之久,请写出抗战取得胜利的时间。中国抗日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7年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教材中有“八年抗战”字样处将进行修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春季新学期,语文、历史等教材中的“八年抗战”说法不再出现,新教材关于抗战的提法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目前,中小学相关教材已完成修改,大学教材也在紧急修订中。

材料二  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同样不会被否认。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列举一件史实证明从那时起,中国抗战已经开始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把1937年作为历史的节点?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给予中国的伤痛中,最能体现日军灭绝人性的是哪一暴行?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主动对日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是什么?

(3)中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当前,国家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