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随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在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A.我国结束了依赖“洋油”的时代

B.我国实现载人航天梦想

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一位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带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 大字报,批斗所谓“牛鬼蛇神”……“那个疯狂的年代”是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2022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举行。(图)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中国航母三舰齐发,其中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鹰潭舰

B.长沙舰

C.辽宁舰

D.山东舰

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5、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社会主义荣辱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衰落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法国

 

7、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下列历史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

B.

C.

D.

8、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   )

①朱德   ②周恩来 ③贺龙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9、“竹枪一杆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火光冲天烧尽田地房廊。”这句话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状况。这一社会状况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0、   下列绘画反映了人民军队的发展,按其反映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转危为安

②井冈会师,星火燎原

③南昌起义,创建军队

④历尽千辛,会师陕甘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11、“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场景的史实发生地是在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时务报》的创办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3、下列作品创作于全面抗日战争期间的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②《毕业歌》(1934年)

③《黄河大合唱》(1939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火种”指的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师夷长技

15、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6、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地连在一起

B.处死查理一世——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C.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D.《拿破仑法典》——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17、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的地点是

A. 金田

B. 永安

C. 武昌

D. 南京

18、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 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 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19、1940年陈毅率新四军进驻海安。他联系开明绅士韩国钧,促成召开由各界力量参加的“苏北抗敌和平会议”。最终商定了各方团结抗日的一些办法。陈毅的行动贯彻了(     

A.实施游击战的军事策略

B.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

C.中共七大党的政治路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20、“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新中国成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1年,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

22、同盟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①《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

③各种革命团体以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和光复会。

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成立的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_____的革命组织。

(3)成立的概况

①成立时间: 1905 年8月,

②主要组成成员: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

③成立地点: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

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组织机构:选举________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⑥机关报:大会决定创立《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⑦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__

(4)成立的影响: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3、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近代中国涌现了一批代表历史的城市

(1)陈独秀在这里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2)军旗升起的地方

(3)革命摇篮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红色首都

2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25、19世纪30年代面对鸦片的泛滥,________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53年,为了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开始进行________和西征。

 

2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以_____为口号,开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27、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____________,平均地权”。

28、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我国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9、目的:粉碎日军的“______”和封锁,振奋士气。

 

30、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材料一中“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哪两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如何?

(3)材料三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2、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包括哪些内容?简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材料一 

(图片中看历史)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我们党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一场场“救治行动”中的“自我疗伤”“思想疗法”进行补充。

材料二  (数轴上学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我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示意图回答: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源于什么历史事件?

(3)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