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说:“割让香港(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材料描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1926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发起了( )
A.召开国民党一大
B.北伐战争
C.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创办黄埔军校
3、顾恺之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时人称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以下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A. 《步辇图》
B. 《洛神赋图》
C. 《天王送子图》
D. 《清明上河图》
4、下面是中国20世纪初出现的几个火柴商标图案,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武力统一
5、时人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神州赤县自古未闻”之惨祸。材料中的“惨祸”不包括(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火烧圆明园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6、“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白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时期的一次重大失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
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8、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在解放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这两次土地改革
A.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D.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9、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革命党人武昌起义
10、章炳麟撰写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A.《警世钟》 B.《革命军》 C.《猛回头》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②宋教仁遇刺③二次革命④北洋军阀分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12、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13、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为了不暴露部队,强忍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埋伏不动,直至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罗盛教
C.邱少云
D.王进喜
14、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它的发生是由于( )
A.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B.领导集团内部的自相残杀
C.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 D.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作祟
15、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依据是( )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1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7、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下列符合记者对其事迹进行报道的题目是( )
A.《解放军的好战士》
B.《烈火中的永生》
C.《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保障了解放战争胜利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标志着工业化的实现
19、美国承认战争之后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发地称中国为“支那”,看到自己最破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打败,才心服口服地改称正式国名。下列立传标语与此次战争有关的是( )
A.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反对内战要求和平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冬天,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898年2月,谭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湘报》。这些报刊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马克思主义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师夷长技以自强”
21、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的事件是______。
2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________,创建人是________。
23、下图是___________,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5、中国在英国的炮口逼迫下被迫开放了______、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26、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的巩固和建设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如: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____
27、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____(地点)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地点),之后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8、____年7月1日凌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____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9、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长征于_________年10月结束,红军二、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地区胜利会师。
30、洋务运动兴办的工业中,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人是_______;中共一大选举_______中央局书记。
31、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诞生整整奋斗了28 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日出东方”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表现在哪里?
(2)“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星火燎原”指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谁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简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步改善的具体史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3、“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前两句诗分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间?联系具体历史史实,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
(3)中国民族工业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这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中国革命道路:德行卷》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当时学生游行的目的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新革命的方法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出发往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影响?
(4)综上,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