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书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标题: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 抗美援朝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七七事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九·一八事变
3、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体现抗日救亡时代主题,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A.《松花江上》 B.《毕业歌》 C.《黄河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4、下表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运输交通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它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5、下图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题目叫“屠杀中国龙”。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16年以来第4个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的“友邦”,以上史实说明了
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D.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入世界各国人民人心
7、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2020年10月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雷锋
D.董存瑞
9、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件 B.一·二九运动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10、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延安
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3、这次会议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14、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名人的板报,与下图人物对应的文字准确的是( )
①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②曾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③曾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④曾撰写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6、下图是1869年和1919年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例比重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B.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17、本学期我校开展重走长征路,共筑附校梦活动,下面长征的路线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18、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地点是在
A.永安
B.南京
C.全州
D.金田
19、1988年,有外媒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即将诞生!这一特区的设立无疑展示了中国人持续打开国门的坚定决心!”材料中所说的经济特区是
A.上海
B.厦门
C.海南岛
D.大连
20、1986年4月,《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台湾)相应也要作些调整。”1987年台湾政策的“调整”体现在( )
A.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C.实行“三不”政策
D.成立了“海基会”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22、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创办的最有影响力的报刊是《_______》和《_______》。
2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4、____________(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
26、1895年,______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38年,______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7、请写出下面图片中的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美称。
(1)图1:姓名: ;美称: 。
(2)图2:姓名: ;美称: 。
(3)图3:姓名: ;美称: 。
(4)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28、_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9、百万雄师过大江指___________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影响、作用、意义:___________
30、清朝于________年废除科举制。
31、概述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得到的启示。
3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在哪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4)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什么?
(5)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体现在哪方面?
33、阅读材料: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请回答下列各问: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是______。
(3)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______。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他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______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7)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9)当今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
34、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七年风雨历程,党的领导人不断发展完善着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中共七大确立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后面的请对照以下内容填入相应的选项中: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中共十五大( )
(2)中共十六大( )
(3)中共十八大( )
(4)中共十九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