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
A.全民族抗战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城市武装起义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3、《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判断歌词中的“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A.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收复东三省而进行的抗战
B.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七七事变后,国共实行合作进行全面抗战
D.内战爆发后,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4、中共元老谢觉哉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记载:“午后6时叔衡(何叔衡)往上海,同行者润之(毛泽东)”。据此分析二人前往上海的目的是
A.投身五四运动 B.参加中共一大 C.征讨北洋军阀 D.进行战略转移
5、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道路的抉择上曾经历了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 “革命”。下图中属于“从‘改良’到‘革命’”转变的是
A.A
B.B
C.C
D.D
6、小明在360搜索中输入“中国近代工业、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词条时,总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此人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詹天佑
D.左宗棠
7、下图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的图片,下列对与其相关的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灭北洋军阀统治的决定性战役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C.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权 D.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9、2020年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一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其主要贡献是
A.克隆技术
B.链霉素
C.青霉素
D.青蒿素
10、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B. 新中国的成立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百团大战
12、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都是因为鸦片输入问题引起的
B.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英国是主要的侵略国家
C.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都旨在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两次战争的影响相同,都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13、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B. 张之洞 康有为 李大钊 孙中山
C. 林则徐 孙中山 李鸿章 康有为 D. 康有为 张之洞 孙中山 陈独秀
1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5、1924年1月16日,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中指出:“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B.清帝退位 C.军阀的割据混战 D.二次革命
16、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 《辛丑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
17、香港侯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在当选发言中指出,必须全面准确地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对这一方针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是毛泽东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
B.港澳台地区与西藏地区社会制度相同
C.该方针根本不适合解决内政问题
D.香港和澳门是这一方针成功实施典范
18、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A.封建军阀垮台
B.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C.资产阶级共和制适合中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能够到北京大学就读是很多青年学子的理想,它创办之初的名字是
A.太学
B.京师大学堂
C.同文馆
D.国子监
20、1853年3月攻占南京,在此定都,建立新政权的军队是( )
A.太平军
B.洋枪队
C.义和团
D.护国军
21、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为自强求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________。黄海海战中,________驾“致远”撞向“吉野”,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2、1839年6月3日__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23、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24、______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5、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6、1895年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壶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__________。
27、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____________。
28、1934年10月,红军从__________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29、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
(2)是“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3)中国西学第一人—— ,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30、1909 年 10 月 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条铁路是以______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1、小导游:写一段关于商务印书馆的解说词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如果你来当商务印书馆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商务印书馆呢?
32、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斗争的主力从开始到后来有何变化?为什么说它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3、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有何历史意义?
(2)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3)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地位如何?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在哪里?
(4)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什么?该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936年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三 1945年8月到10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千百万农民的支持,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1)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依据材料一中图一、图二的信息,说出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结局如何?
(3)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认为,国共双方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