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 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体现了(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3、“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催的。﹣﹣《吴玉章回忆录》”最能印证以上言论的史实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运动
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下列能证明材料所述的是(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A B.B C.C D.D
6、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和“弥天大勇”
B. 此事件国共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
C. 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D. 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7、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③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⑤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8、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好处”是
A. 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B. 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D. 割占巴尔喀什湖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9、1916年9月1日,李大钊《青春》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如果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16年的夏天,你到《新青年》编辑部做助理,你应该去(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是( )
A.《定国是诏》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1、郡县制最早起源于秦朝,郡长官由皇帝任免,县长官由郡守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实际上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制,要害在于强干弱枝,加强中央权力。对上述郡县制的描述,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没有错误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A.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
B.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3、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
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14、“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上述评论中的“这里”是
A.南昌 B.井冈山 C.瑞金 D.卢沟桥
15、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什么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
A.速度变化、环境美化、动力转换
B.环境美化、科技创新、动力转换
C.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D.结构优化、质量强化、动力转换
16、下列人物与其事迹搭配不当的是( )
A. 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B.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C. 李大钊--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D. 张作霖--直系军阀,盘踞东北
17、以下著作主要宣传何种思想( )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族民主革命
D.马克思主义
18、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有
①平型关大捷 ②七七事变 ③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百团大战 ⑤台儿庄战役 ⑥中共七大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20、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的措施有( )
①宣布清朝皇帝必须退位②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23、在____(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地点)召开。
24、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就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5、我军策略:八路军_________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隐蔽设伏。
26、下图是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地点
(1)组织强学会——
(2)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
(3)北伐战争的两个主要战场——
(4)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8、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 ______ 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______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9、无数仁人志士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___等战死。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
(3)甲午中日战争日军进攻平壤,守将____________中炮牺牲。
30、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简述这次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2、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团结合作】
(1)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就。
(2)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3)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4)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5)后来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3、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4、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材料二: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2)结合图文材料阐述你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