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A. 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 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 国民党军队
D.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2、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有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直接得出,清军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B.清王朝综合国力落后
C.清军个人素质低下 D.道光皇帝决策失误
3、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八大
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1902年,张某观看了电影《定军山》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听了歌曲《黄河大合唱》
D.1919年,赵某乘坐火车去另一座城市
5、2019年,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忍不住惊叹,一篇80多年前的文章现在依然很火。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战论”的错误观点,伟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国人,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属于我们。这篇文章指的是(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革命军》
C.《猛回头》
D.《论持久战》
6、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某专题复习时,得出一个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
A.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C.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D.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战败后逃往台湾,致使大陆与台湾骨肉分离
7、“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政府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复兴之路》解说词)这里的“危机”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虎门销烟
8、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曲》,这是他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音乐作品。这首交响曲热情歌颂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C.反对殖民统治
D.第二次工业革命
9、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的,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屠杀掠夺北京城
D.屠杀东北无辜人民
10、漫画是一种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通常以幽默及讽刺手法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或理解。如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如图),其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罢工的巨大作用
B.商人罢市的有力推动
C.学生罢课的强大压力
D.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11、陈毅说:“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下列属于抗日时期“前锋”英雄的是( )
①赵登禹 ②董存瑞 ③杨靖宇 ④佟麟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骨干聚焦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在《民报》发刊词中,他阐发“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组织”是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光复会
14、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5、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人物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邓稼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C.王进喜﹣﹣“两弹元勋”
D.雷锋﹣﹣“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6、孙中山建立的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17、下图是南通大生第三纺织公司的股权凭证。作为实物资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C.手工业的所有制变革
D.对外开放城市的设立
18、陈毅写诗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山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这首诗描述的是
A.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翻身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19、“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第一个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五四运动
20、民国时期,社交礼仪上用握手、鞠躬逐渐取代了跪拜礼,称呼用“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
B.传统礼仪已经过时
C.流行语汇不断发展
D.辛亥革命取得胜利
21、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这里,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诞生了。这里是________。
(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这里成立。这里是________。
(3)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革命圣地。这里是________。
22、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4、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为旗号,后期则打出“_____”的旗号。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史实。
(1)开国大典上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是 (填人物),时间是 年。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4)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该事件开始的时间是 年。
26、请列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及建立地点。
27、计算并填写
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条约主要签订在 战争前后,其面积相当于 个山西省? 个英国? 个比利时?在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还火烧了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 。(山西省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英国面积为24.2万平方公里,比利时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
28、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_______”的洋务运动;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为钦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29、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0、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材料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退……
(1)请为材料一这段历史发展制定一个主题?指出②处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开颅洗脑”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这次行军中体现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32、2018年习近平多次阐述“两岸一家亲”理念,一以贯之。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它的创建有何意义?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为抗击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坚定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两次战役名称。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3、识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写一段120字以上的话,先写出小标题,注意逻辑与条理清楚。
3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这十八个红手印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私下订立的一份生产契约。这一事件之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一夜崛起”之城曾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指的是哪里?
(3)图一所示中国农村的体制创新、图二所示城市的崛起、图三所示浦东的开发开放,均得益于党在1978年哪一次会议上的重大决策?
(4)1978年那次会议之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