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历史事件名称的由来,有一个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
A.重点攻打大城市的决策
B.把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D.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3、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4、下图所示报刊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于1896年8月9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刊。此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仁政法治
D.师夷长技
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的展开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6、下列哪项是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 )
A.福州船政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安庆内军械所
7、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井冈山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会宁会师 D.渡江战役
8、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7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新文化、北京大学、科学、文学革命
B.洋务、自强、西学、新式学堂
C.义和团、八国联军、北京、外务部
D.革命、共产党、长征、抗日
9、全面内战爆发于
A.1945年8月
B.1945年10月
C.1946年2月
D.1946年6月
10、某旅行社举行“红色之旅”,要参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应该去的地方是( )
A.瑞金
B.遵义
C.延安
D.重庆
11、著名作家巴金两次赴朝,写下《金刚山上发生的事情》《保卫和平的人们》等文章,表达自己对参战士兵的崇敬之情,文章中“人们”的主要代表是(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王进喜
D.雷锋
12、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由天津进犯北京。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戊戌变法运动
13、如表是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所占比例,表中材料反映了( )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国民收入 |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 100% | 0﹪ |
A.新民主主义经济占主体
B.三大改造存在不彻底性
C.公有制经济基本建立
D.私有制经济已不存在
14、“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挥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材料论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 )
A.影响
B.背景
C.结果
D.过程
15、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6、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B. 是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打击了外国在华势力
17、从1922年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事件是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大罢工
18、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跃进大别山
19、中国某时期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可见当时( )
A.国民经济结构合理
B.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
C.文化教育遭到忽视
D.交通运输业停滞不前
20、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厚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
B.互利互惠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外交
21、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23、列举相关历史人物
(1)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战士: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____
(3)“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______________
24、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辛亥革命首义胜利是在______年。
25、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创业难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其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1)______。 |
守业更难 | “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发现了青蒿素;农业科学家(2)_____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
成就伟业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3)_____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 (4)_____等优秀品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
26、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
27、____(人物)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人物)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28、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日军在____________制造了大屠杀。
29、意义:____________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0、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的相关知识内容。
战 争 | 不平等条约 | 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1)《 》 | (2) |
| ||
(3) |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 ||
中日甲午战争 | (4)《 》 | (5) |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
|
31、近代中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被迫融入世界,请你根据列强于1840年、1894年、1900年发动的侵华战争分析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2、1936年,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请简述:
(1)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4年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2)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主要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任举两例)?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在国民党的打击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的遵义会议具有怎样的影响?举出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军事行动?
34、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因为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业税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材料四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 上海 | 武汉 | 天津 | 广州 | 杭州 | 无锡 | 其它 | 总计 |
厂矿数 | 83 | 28 | 17 | 16 | 13 | 12 | 380 | 549 |
资本额(千元) | 23879 | 17240 | 4219 | 5791 | 1552 | 1422 | 66185 | 120288 |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材料二的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列举一项这一事件中的企业。
(4)根据材料四,归纳1895—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