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3年10月底,中共中央通过了一个“决议”,其中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接受的道理和方法,…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中所说的“方法”主要是( )
A.和平赎买
B.公私合营
C.互助合作
D.土地改革
2、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邓世昌
B.佟麟阁
C.邱少云
D.黄继光
3、如图是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4、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名称是
A. 总理衙门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京师大学堂
6、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豪迈的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区不复返了。”对这句话最有力的证明的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胜利
D.文化大革命结束
7、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创办《时务报》
D.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8、下列表述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化
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C.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先河
D.康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9、下图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
1953年 |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
1956年 | 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
1956年 |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
1956年 |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
A.工业门类齐全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地区分布均衡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0、下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读书摘要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1、由下图可知“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12、习近平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 )
①国民革命军 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③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 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
A.创立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解放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
1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此论断的主要依据有( )
①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解决姓“资”姓“社”争论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鸦片战争后,英国舰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城下之盟。这里的“城”指的是( )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18、抗日战争中,一大批国际友人支持并参与了中国的坑日战争。如在喜马拉雅山上空开辟“驼峰航线”,为中国运输国际援助物资的陈纳德是
A. 新加坡人
B. 英国人
C. 美国人
D. 朝鲜人
1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确立的政策是
A.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20、下图中①段所示共产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
B.工人运动被北洋政府镇压
C.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
D.日军对根据地“大扫荡”
2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_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年9月,变法失败,___________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最终被捕遇害。
22、宣传维新变法,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________;1872年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3、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_________
24、写出一个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关于解决燃料供应问题的著名民用工业:______。
25、开始: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6、【危机·应对】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_____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2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________年底。________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7年,中共________(会议名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在上甘岭战役中,战斗英雄_______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党的好干部”_______。
29、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________。
30、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_________”。
31、想一想: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32、“一国两制”具体内涵。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两次运动最大区别是什么?
34、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35年,42岁,在一个地方,因为一场争论,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前进航向;在一座城市,因为一次会议,奠定了他的领导地位,那个地方,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
材料二:1945年,52岁,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三:1949年,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回答: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中的“因为一次会议,奠定了他的领导地位”是什么会议?
(2)材料二中“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3)与材料三相关的重大战役是什么?解放军占领南京有怎样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