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张掖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下列有关“五大发展理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出的

B.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C.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D.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

2、某影片中一演员有段经典台词:“就对方而言,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我方来说,走到今大这一步,目然不敢妄言胜利,一定要讲失败,那是我傅作义个人的失败,以一个人的毁败换取诸位和数十万将士们的新生,不容我犹豫计较。”这段台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渡江战役

3、近年来,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世界跨国企业陆续登陆莱芜,莱芜的“三辣”等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国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现象说明

A. 莱芜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B. 莱芜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C. 莱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阵地

D. 莱芜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4、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A.天京陷落 B.天京事变 C.安庆陷落 D.北伐失利

5、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 B. C. D.

6、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诞生的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②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   ④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积极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 商代文字   B. 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字母文字的起源

 

8、1920年,全国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全国刊物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B.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迅速爆发

D.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9、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10、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长沙会战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12、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 B.变法采取改良形式

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1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

①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③复辟帝制④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③②①④

15、 下表是国统区物价指数和购买力表,这反映了当时国统区

时间

1937年

1939年

1941年

1943年

1945年

物价指数

98.8

305

2736

20930

213320

购买力

101.21

28.13

3.65

0.47

0.04

A.面临经济全面崩溃

B.陷入政治秩序混乱

C.遭到官僚资本抢掠

D.逐步恢复工业生产

16、“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7、《复兴之路>一书中说:”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此观念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义和团运动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1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

A.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社会

C.半封建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政策制定恰当会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下列新中国实行的政策与影响搭配,不正确的是

A. “科技强军”﹣促进我国国防事业发展

B. “863”计划﹣促进“两弹一星”的研制

C. 体育制度﹣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D. “双百”方针﹣﹣推动了文艺事业的繁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1948年到1949年,经过___________决战,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22、罗马帝国的第一皇帝是_______,雅典在_______统治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世界高峰。

 

2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有关教育的相应内容。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

(2)清末状元   ________回到家乡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实业救国”道路。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4、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政府任命的钦差大________成功收复了新疆。

25、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窃取。

26、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_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刊物或文献名称。

1)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______

3)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______

4)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时颁布的文献——______

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

29、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策略: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______,消耗敌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2)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了什么制度?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

(3)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2、除孙中山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3位

3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1)中国梦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3)内容分别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所体现出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法有所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什么?其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