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迪庆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该文报道的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   C. 甲午战争   D. 武昌起义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3、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并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这一事件是

A.亚罗号事件

B.马日事变

C.公车上书

D.九一八事变

4、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

5、19世纪末期,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发生了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其中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6、2009年中央新增对西藏地区的投资21.32亿元,共安排项目303个。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民报》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以下能体现“新”的含义的是

①国际地位

②国家性质

③人民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下面是李小花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

C.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

10、“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1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骞提出“实业教国”的口号

D.《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3、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的“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召开了中共八大

B.完成了三大改造

C.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D.正在进行三大改造

14、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 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写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镇压义和团时感慨道:“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将八国联军赶出了中国

B.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6、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封面中的人物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徐锡麟

D.蔡锷

17、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人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辛亥革命之后,如果有人想当皇帝或者拥护他人做皇帝,会被认为是个疯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军队实力壮大 B.帝国主义扶助袁世凯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实现

19、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选举李大钊为中央局书记

D.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20、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灭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段话揭示了

A.中国自给自足经济的劣势 B.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D.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颁布___________(内容看书),随后制定___________

 

2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______》;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______》,使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了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3、下图是__________会议上作报告。

2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的战役是

 

25、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26、某学校举办了光辉历程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一  历史的选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主题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0-195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8年大跃进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7、填空题

(1)他带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他是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他被誉为“时代的灵魂”,他是_____。他的作品宣扬_____的思想。

(3)他被誉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他是_____,他领导的这场战争是_____

28、19274__________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9、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下图中①处应该是______

30、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

【 】(2)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改正:

【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改正:

【 】(4)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改正:

32、“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3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继续努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措施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从这些成就与失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史上,中国各阶级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八年级某班的同学以“各阶级与中国近代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农民阶级】

材料一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的表现。为什么这种转变未能成功?

【地主阶级】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的探索。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的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使用新式机器,雇用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洋务运动不知不觉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洋务企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资产阶级】

材料三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维新变法。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提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发展。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建设。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是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的。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       结束数千年来世世相承的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新纪元。政治的现状纵不好,潜伏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不断涌现。“现代”是“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麒《中国史读本》

(4)材料四、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的名称。有人说,1911年中国划过一道闪电,却依旧黑暗。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依旧黑暗”的含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