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萍乡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表所示内容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模范人物

言论

王进喜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焦裕禄

坚决领导人民苦战三五年,不改变兰考,我决不离开

A.清正廉洁

B.科学求实

C.艰苦奋斗

D.谦虚严谨

2、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医保制度的建立

C. 就业制度的变化 D. 综合国力的提升

3、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建立了政权   B. 都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 斗争矛头都指向清政府   D. 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5、中国保利公司曾从某拍卖行购回原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受到国人称赞,这些艺术品是在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收复新疆战争

6、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时间

粮食产量

1980

5.02亿千克

1981

6.76亿千克

1982

7.15亿千克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7、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8、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说过:“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他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惯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体现这一意图的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法军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对发生在1860年北京八里桥的一场战役点评道∶"中国军队以罕见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面对强大的火力,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吉拉尔口中的"联军"是指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1、作者魏巍发表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朝鲜战场上舍生忘死的(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工农红军

12、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

A. “均田免粮”

B. “自强求富”

C. “扶清灭洋”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13、拍摄于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八佰》中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上海市商会昨日(1937年10月28日)下午四时,设法由一女童子军递送一面国旗;六时许,当人们看到中国旗帜迎风招展在四行仓库楼顶时,租界内男女老少一片欢腾,高呼“中华民族万岁”。这一事件

A.就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D.反映全民族共御外侮的精神

14、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A.1972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9年

 

15、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开天津为商埠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德两国为帮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16、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

A.南昌

B.南京

C.武汉

D.北京

17、下图老照片中女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文学艺术的发展 B.科技文化的进步

C.封建思想的强化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8、“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复兴的道路”。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西方列强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9、“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这里发生了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

20、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下列对其判断不准确的是

A.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在此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在此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D.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 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巨幅画_________,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2)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_________,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2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________年底。________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7年,中共________(会议名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李鸿章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①___”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历近代史上第1次近代化探索。

该图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②____,以他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决议进行变法历史上将这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

孙中山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新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     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④____的号角。这次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毛泽东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⑤___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25、背景:            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6、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__

 

27、_______ 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28、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_;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支持下,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30、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_,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军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32、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教育成果是什么?  

(2)科举制产生于我国的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3、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1)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2)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3)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

(3)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摘编自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香港这个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所处时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阐述你从上表中获得的信息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