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天门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哪个城市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A.平壤 B.威海卫 C.旅顺 D.辽阳

3、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力图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A.一名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人们相见天多行握手鞠躬礼

C.百姓到北京东交民巷县令处申冤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5、下图《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是《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A. 谭嗣同

B. 康广仁

C. 梁启超

D. 杨锐

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919年五四运动,一群学生高喊着这样的口号,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 新文化运动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民主科学时代

9、对下列解读最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下列图片中的谁为钦差大臣,进行了虎门销烟(       

A.

B.

C.

D.

1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12、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歌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长春伪满洲国的建立

13、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艰辛探索的20年,这20年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走了很多的弯路,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列属于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取得的成就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新藏公路

14、20世纪20年代,上海旗袍吸收欧美服装的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科学技术的变化

B.通信技术的进步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交通工具的革新

15、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 )

A. 消灭吴佩孚就完成了北伐任务

B. 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D. 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1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这一主张表明林则徐维护外商在中国的利益

B

中英《南京条约》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D

《辛丑条约》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17、“第二天,工程营首先占领军械库,各军士兵纷起响应,湖北革命党人显示了他们的首创精神。“材料描述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8、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他们衣着单薄武器简陋,却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很多人在阵地上凝固成庄严的雕像。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A.严于律己的保密精神

B.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C.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D.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19、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表明农民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D.清政府“招抚”政策的影响

20、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的原因有

①人民解放军在群众基础和士气上占优势

②中共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

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

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①________

(2)公元前60年,汉朝设②________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③_________

(4)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④_________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⑤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限制。

 

22、______(国家)最早在中国开设工厂;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受益者是______

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2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 ______(地名)发动武装起义,这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______(地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______》。

27、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规定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8、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对袁世凯,发动“_________”,因力量涣散而失败;193512月,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反对日本策划的“华北自治”,发动了“____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9、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30、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到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前,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哪次会议?此会议通过了以什么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2)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伟人与历史事件各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什么新纪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新中国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了国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这一转变,我军才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的伟大胜利,在长征极其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经过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用中国的历史文化,注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或者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成再创造,产生了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新原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转变”的会议名称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33、综合探究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分别写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后,取得了可喜成就。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7年一座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我国又修建了通往西藏的三条公路。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社论

(1)材料一中的“计划”指的是什么?这一“计划”中集中力量要发展哪一部门?

(2)材料一中“一座大桥”和“三条公路”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一中这一“计划”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路线的内容?据此党和政府发动了哪两个运动?此后 政府制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