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1924年的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驱除跶虏、恢复中华”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3、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世界和平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
4、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在我国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歌谣《阿婆领到耕田证》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得到土地证后如获至宝的心理:“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到分到田。租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睡前仔细看一遍,三更半夜捻着边。做梦也在大声喊,万岁万岁毛委员。”从歌谣中可知( )
A.该歌谣流行于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拥护
C.孙中山平均地权设想得实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
6、漫画见证屈辱,下面为漫画“扯线木偶”,其中“木偶”代表的是清政府。这种现象出现于下面哪个条约之后(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7、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①③②
8、“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2022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和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了《202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在近代史上,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等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美国此举旨在( )
A.阻止列强侵犯中国的主权
B.反对列强的瓜分政策
C.均等分享侵华权益和机会
D.要求欧日对美国开放
10、为了重新组织责任内阁限定袁世凯权利,革命党人将同盟会改组为( )
A. 兴中会
B. 国民党
C. 强学会
D. 共进会
11、“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材料中的“她”可能是我国的哪座城市( )
A.瑞金
B.延安
C.井冈山
D.南昌
12、2007年,台湾居民往来大陆多达462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两岸贸易额达1240多亿美元,是1979年的1600多倍,出现这一良好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对大陆政策,逐步放宽对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限制
C. 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D. 2009年,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通航、通邮、通商
13、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下列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台儿庄战役
14、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二十一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B.阻止了其他列强侵占中国
C.导致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D.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权益
15、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根据地 B. 中央根据地
C. 陕甘宁根据地 D.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6、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封建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7、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 )
A.古田
B.延安
C.三湾
D.瑞金
18、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 )
19、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 )
类别 | 控制面积 | 县级政权 | 控制区域总人口 | 人民军队 |
数量 | 90万平方公里 | 242个 | 1800万 | 46万 |
比例或发展 | 约70% | 约75% | 约46% | 初期外地派人11万 |
A.东北地区人民已经基本获得解放
B.中共在全国的力量优于国民党
C.中共在东北地区已占据优势地位
D.中共已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20、1913年,成为“二次革命”导火线的是
A.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B.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D.袁世凯组建北洋军阀掌握实权的内阁
2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22、_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3、1895年春,____、____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称之为“____”。
24、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25、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26、1935年1月召开的______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___________末年才被废除。
28、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_______。
29、______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30、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_____的理论;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慑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①使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
②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32、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 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6)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劫了中国农业的犬发展。
【历史认识】
(9)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镱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碍到什么结论或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9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内地探访交流活动在静海寺纪念馆举行,双方互赠礼物,下图为静海寺纪念馆获赠礼物。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丰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材料三 “九七国耻”来源于1901年9月7日,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铭记历史,吾辈更当自强!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签订《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时选择材料中礼物赠送静海寺纪念馆有什么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清咸丰十年是公元哪一年?材料二图片中①和②哪一个属“九龙司”管辖?“九龙司”一带被英国割占是什么条约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