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仙桃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84年,由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B.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2、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爱国

B.进步

C.民主

D.科学

4、199612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戚海卫战役

5、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对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敌对的局面

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6、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B.(1)(2)(4

C.(1)(3)(4 D.(2)(3)(4

 

7、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该起义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

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③孙中山直接领导了这次起义

④清军败逃,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按照人物的主张来看,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三人不同的是( )

A.曾国藩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9、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它批判的武器是

A.扶清灭洋

B.三民主义

C.尊孔复古

D.民主科学

11、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下列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南京大屠杀  ③台儿庄战役  ④皖南事变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12、下图为1951—1953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这本质上反映出(     

A.它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这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

C.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D.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1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暂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大刀进行曲》

C.《义勇军进行曲》

D.《毕业歌》

14、我国当前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主要通过

A. 增加兵源

B. 科技强军

C. 增加兵种

D. 增加核武器

15、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相关的内容“1956年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 “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4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12 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为

A.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人民空军建设

C.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国防建设

16、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7、19世纪末,“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 建立共和国   D. 推翻清政府

18、历史阐释必须要史论结合。下列历史史实与结论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三大改造的完成—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跻身进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6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20、下图四幅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不断壮大的艰苦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将下列事件或地点的中文名称填入图中对应方框。

A.长征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特点。

24、袁隆平因为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________之父;王进喜在环境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被誉为________

25、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6、观察下图《三大战役》,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英文字母代号。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27、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___________年中国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9、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___________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是___________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___________

30、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____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谈一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写成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践行了这一构想的事件。(写出一个即可)

(3)现在,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时,我们常提到“九二共识”,两岸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做为中学生,你认为在与各民族相处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能做些什么事?(选取一点谈即可)

33、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起义中进攻城市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等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什么意义?

(2)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什么正确路线挽救了中国革命?

(3)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召开了什么会议?此会议确立了什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5)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纽,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陷,从此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胡德坤著《中日战争史》

材料二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三     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     1938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摘自义教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描述了什么事件?材料二中的“陕变”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三,归纳《论持久战》对指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贡献。

(3)根据材料四,指出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的战役。(一个即可)

(4)据材料五,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请用中国共产党的1个抗战史实说明材料的观点。(从事件、意义等角度展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