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多的工业,有70%集中于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有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使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两场运动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 | ①九一八事变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②西安事变 | 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
③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
④平型关大捷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轮船招商局 | 大学堂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 《新青年》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5、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姐妹俩参加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抗击英法联军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起义
6、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后,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八一三事变
D.血战台儿庄
7、1928年12月29日,《申报》报道:“奉天定今日易帜。”宣布“易帜”的是(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学良
8、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召开于( )
A.1954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60年
9、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0、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了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的眼里,中国人是野蛮的,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A.英法联军
B.法国军队
C.英国军队
D.八国联军
1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来“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就是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完成“一带一路”建设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12、20世纪初,大城市中的知识层、涉外人士及官绅层已倾向于西方交往之礼:男子礼为脱帽鞠躬,女子礼仅鞠躬;“先生”“同志”也取代了“老爷”“大人”等称谓。这反映了( )
A.民族风情特色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形成
C.自由平等风尚
D.封建等级观念彻底废除
13、“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哪个省?( )
A.四川
B.江西
C.湖北
D.云南
14、“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④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D.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16、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7、一位国民党老兵通过厦金航线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公元1927年,也就是中华民国( )
A. 14年 B. 15年 C. 16年 D. 17年
18、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义和团被认为是爱国者的依据是 ( )
A.痛打洋枪队
B.击败英法联军
C.打击八国联军
D.打击日军侵占台湾
19、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20、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路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丁说:“时间发生在1940年8月。”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________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________、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2、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23、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其改名为____________,作为都城。
24、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成功的( )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25、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6、近代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_率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为实现国家统一,__________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率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使祖国统一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27、请写出与下列描述对应的会议、历史事件名称。
(1)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是
(4) 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_______ 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29、1927年8月7日,____________召开,在会上,毛泽东作了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3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
31、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的近代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19世纪80年代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海军名称。
【近代觉醒与探索】
(2)写出一例这一时期排斥西方工业文明,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农民运动。此后,推翻封建帝制,学习西方近代文明的政治革命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写出该革命兴起时期工人运动一例。
【大道行思】
(4)结合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 ||
步入近代 |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 |
变革 | 经济工业化 |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
政治民主化 |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 |
思想科学化 |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 |
社会生活的变化 |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
3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在军队赢得“铁军”称号。这是哪位共产党员带领的哪支队伍?
(4)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时间是?
(5)哪一事件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次战役是?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7)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4、 材料一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从材料一来看,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