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大庆油田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里的“他”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看出,陈独秀的主张是
A.反对神学迷信 B.建立革命政党 C.反对独裁专制 D.普及白话文章
3、如图为八年级六班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人物是( )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天朝田亩制度》 |
A.曾国藩
B.张之洞
C.邓世昌
D.洪秀全
4、1895年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觉醒。这个阶层的一些人己经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出了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材料中“整个国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A.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日本割台湾等领土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5、日本军事评论家池野清躬指出,把游击战“加以系统化、战略化、普遍化的始祖,无沦怎么说也是中国的口口口。他是现代游击战争之父”。的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他把游击战争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领导了波澜壮阔、广大持久的游击战争。“口口口”中应填写
A.李大钊 B.毛泽东 C.蒋介石 D.彭德怀
6、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干此勾当,得到了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多的好处。“好处”是指( )
A.强迫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占领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从中国抢劫了无数的财宝
D.从中国获得了最多战争赔款
7、1953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此基础上,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参加投票的选民超过了2.7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55%。这次普选活动的深入开展( )
A.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作了准备
C.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D.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袁世凯复辟帝制,举国哗然,最后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这说明了
A. 封建北洋军阀垮台
B.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最适合中国
D. 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9、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应选择下列哪一素材为好?(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东北易帜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问题的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
(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2)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
(3)中日、中美建交 (4)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 (1)(2) B. (1)(3) C. (1)(4) D. (2)(3)
11、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史称“新航路开辟”。其中麦哲伦完成全球航行被称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你认为这些梦想能够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3、“红军在所经过的许多地区,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而且留下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与他们一起战斗。这些民族自治政权有许多都建立了革命武装,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上述材料说明长征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此段话中的“皇上”实行的变法之策包括( )
①发展农工商业 ②改科举废八股 ③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设立新式学堂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感到了民主的滋味。”这次会议( )
A.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B.决定以北平作为新中国首都
C.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7、某团队到“军旗升起的地方”进行为期三天的“走红色记忆之路,初心传承”主题党日活动。在纪念馆内参观了《序厅》、《历史性的决策》、《起义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光辉的征程》五部分内容,他们所到城市是
A.南昌 B.上海 C.长沙 D.南京
18、下列事件中,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赎买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人民公社
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
A. 1995年
B. 2001年
C. 2008年
D. 2011年
21、中共一大召开:__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__召开,_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22、观察《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在图中方框内写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中文名称。
A.洪秀全在此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B.1853年,太平军攻占此地并定都
23、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体制。
24、(1)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①________。
(2)公元前60年,汉朝设②________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③_________。
(4)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④_________。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⑤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限制。
25、严复译述的《_____________》,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思想;李大钊在1919年发表《_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6、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7、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纲领是__________。
2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以_____为口号,开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29、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部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30、国民党一大:________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1、哪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在军队赢得“铁军”称号。这是哪位共产党员带领的哪支队伍?
(4)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时间是?
(5)哪一事件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次战役是?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7)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3、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今年年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钟南山评价道:“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一句话提升了全国人民的信心。近代史上,武汉三镇( 武昌、汉阳、汉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请列举出创办于武汉的民用企业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洋务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
(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是什么革命? 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通过的总方针的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4)1938年6月,武汉大会战打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武汉会战的意义。
34、探究历史、学习历史有很多种方法,请结合下列方法来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巧用表格,穷实基础)
(1)绘制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可以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请结合所学知识 将下列的表格补充完整。
侵略与反抗 | |
列强侵华战争 | 抗争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
① | 林则徐、关天培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② | 邓世昌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③ |
④ |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
(挑战思维,自主探究)
材料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对当时的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中,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的场景?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的 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