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烟台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894年,某人加入一革命组织,盟誓誓词为“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此组织是指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下列措施中最具“民主”气息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允许上书言事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3、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D.义和团火烧教堂

4、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反映了(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延安精神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张之洞

B.曾国藩

C.刘铭传

D.左宗棠

7、1949年决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会议还

A.决定使用民国纪年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D.决定建立人民大会堂

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发布主张和平统一的《告台湾同胞书》

C.

1954年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了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对香港行使主权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

 

 

A. A   B. B   C. C   D. D

 

9、据《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记载:至1908年的40年中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这一特点与当时的国内需求与朝廷政策是分不开的,必须要翻译“制器之器”之书。这表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

B.政治制度

C.先进技术

D.法制建设

10、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A.孙中山 B.陆皓东 C.黄兴 D.章炳麟

11、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

B.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形成过程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

D.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

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戊戌政变 D.公车上书

13、“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发动了秋收起义

14、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上有一块纪念碑,纪念碑是由主碑、副碑、烽火台、“长城”等组成的建筑群。主碑与3个副碑组成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石太铁路,寓意这个战役以破击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拉开了序幕。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此战发生在日军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后

B. 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取得的辉煌胜利

C. 此战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此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

15、1949年1月21日,双方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1月31日,在北平的原国民党守军撒离市区后,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与材料所描述的情景直接有关的是(     

A.重庆谈判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6、他,曾撰写了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并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17、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体现抗日救亡时代主题,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A.《松花江上》 B.《毕业歌》 C.《黄河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18、哪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9、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驳斥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伦”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持久战》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下图反映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B.促进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2、“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______

2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_____________》,通过条约,美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_______”的照会。

24、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___________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是___________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___________

25、请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1)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

(3)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

(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军校是________

(5)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________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2)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3)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界提出的方针是

27、前不久,中国海军舰队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于______年。

29、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________多年的统治结束。

30、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事件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什么?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

32、材料论述题。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 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1984年中国农产品 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42.23%,其中46.89%归功于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

回答:

(1)全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是哪里?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 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3、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创业难】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当时被誉为“铁人”和“党的好干部”的人分别是谁?

【守业更难】

(2)“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请写出此时期在核武器和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成就伟业】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哪一重要思想?

【感悟品质】

(4)你从以上人物身上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1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2)2、图3共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4见证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4)结合所学知识,为上述历史事件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