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百色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中共一大一—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重庆谈判一—实现了中国的民主建国

D. 遵义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点

2、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85岁的张三说:“我参加鸦片战争抗击英军。”75岁的李四说:“我看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50岁的王五说:“我读过《万国公报》。”45岁赵六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3、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4、毒品是人类的一大公害,打击涉毒犯罪是各国政府的职责。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就进行了一场销毁鸦片的战争,领导这场斗争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陈化成

5、词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列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合的词汇是( )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

6、“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南京解放

7、“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这里的“危机”指(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遭到洋枪队与淮军反扑

D.天京陷落

8、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某地最后一户单干村民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不需要入社;而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使他决心入社。这一村民的转变

A.说明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B.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

D.宣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9、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 )

A.自由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国营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10、“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C.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1、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持意志

B.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焚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D.北洋军阀的割据,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1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要拍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保卫战

C.黄海大战

D.虎门之战

13、1997年,在一座历史纪念馆的落成典礼上,江泽民亲笔写下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几个大字。这个纪念馆坐落于(     

A.南昌

B.武汉

C.杭州

D.九江

14、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军事抵抗为主、外交斡旋为辅的方针

15、1946年12月,刘胡兰被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认出,不幸被捕,从容就义。刘胡兰牺牲时,解放战争正处于(       

A.内战爆发

B.战略防御

C.战略反攻

D.大决战

16、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A.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B.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C.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D.青藏铁路通车

17、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系统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共产党宣言》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党的一大会议上,我党的“初心”指的是( )

A.打到国民党反动派 B.实行国共两党的紧密合作

C.实现共同富裕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的三个派系是( )

①直系   ②皖系   ③奉系    ④桂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某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学习内容与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有关的史实是

A.旅顺大屠杀 B.卢沟桥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22、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请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政治变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君主立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_______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发明创造: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时代”。

科学理论: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3、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______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_______建立行省。

24、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35年,“______”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5、1950年~1952年,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了土地主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26、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

27、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8、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9、爆发:____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________”。

30、(1)建国后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是________。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4)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________。

(6)筹建新中国时,确立了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7)标志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事件是________。

(8)新中国成立时,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

(9)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________”战略布局。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其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1935年发生,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哪一次会议?该会议全力纠正了什么错误?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用一句话概述这条革命道路。

(4)中共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一结论可从1936年哪一重大事件的解决中得到验证。

32、近年来,一小撮分裂分子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区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让我们用史实来粉碎他们的痴心妄想吧!

(1)新疆早在西汉时期就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是什么?

(2)清朝设置的管辖新疆的机构是什么?

(3)19世纪后期,清政府任命谁为钦差大臣收复了新疆?

(4)西藏在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清朝前期设置哪一机构管辖西藏?

(5)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谈谈你对一小撮分裂分子行径的看法。

33、试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材料四  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