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武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表明李鸿章的观点是

A.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编练海军是错误的

B.西方的军事技术徒有虚表

C.编练海军等措施没有实现“自强”的目的

D.西方技术在提高国家实力方面不如中国的传统文化

2、1928年,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是哪一政权?(       

A.广州国民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北洋军阀政府

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以“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很多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不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资源

名称

A

视频

《开天辟地》、《开国大典》

B

图片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九大习近平发表报告

C

文献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D

旧址

嘉兴南湖红船旧址;延安七大会场旧址

A.A

B.B

C.C

D.D

4、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5、“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洽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自由恋爱,神位被删……”这表明

A.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

B.社会习俗的变化带有强迫性

C.自由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6、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纲领中能体现民权思想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首诗称赞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郑和

8、如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推动图2事件的爆发

C.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开始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下图是《时局图》,这一历史反映的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门户开放”的照会

C.强占租借地

D.划分“势力范围”

10、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实质让中国回到几个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国家是(       

A.俄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1、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像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     

①王进喜②邓稼先③雷锋④黄继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1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14、1958年秋,有人绘制了一幅《大豆过江》图并题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当时开展“大跃进”的反映

B.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它说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搞建设

D.它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15、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  

A.陆军

B.海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16、“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的上述决议表( )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7、1954年,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应该面向(       

A.国家主席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8、 小明国庆节期间去郊游,发现一块石碑上写着“民国八年立”,该石碑立于(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19、“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与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相关的是(     

A.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B.鲁迅的《狂人日记》

C.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20、下面对1950年—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B. 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真正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 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2、(1) 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巨幅画_________,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2)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_________,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23、广东省的中山市、武汉的中山大道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5、_______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当众销毁。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6、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7、爆发: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城。

28、_________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是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_________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___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

30、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什么__,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反抗侵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请回答:

(1)面对外来侵略,清军爱国官兵与中国民众英勇反击,谱写出不屈不挠的抗争乐章,请各举一例相关史实。

(2)面对甲午大败之“中国巨祸”,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始了艰难的尝试。当时北方宣传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报刊是?19世纪末,在他们推动下,开展了什么运动?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与下图相关的是革命党人发动的哪场起义?其具体指挥者是谁?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名称。

(1)自强求富:名称       

(2)变法图强:名称       

(3)民主革命:名称       

(4)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哪些?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3)分别列举一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圆明园)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