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2、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深圳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3、“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材料中评述的历史事件( )
A.使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D.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
A. 光武中兴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5、“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长河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是《警世钟》的开头句。该作品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黄兴 C.邹容 D.陈天华
7、《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第3条规定:“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是( )
A.转战陕北 B.解放南京 C.重庆谈判 D.三大决战
8、《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初所遭受的国耻。”下列对“国耻”说法正确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胡乔木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谈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写道“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这次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D.军事建设
10、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为( )
A.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D.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军
11、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12、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三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看见天旗号,洪福就来到。”从这些民谣中,我们想起
A.洪秀全 B.李大钊
C.邓世昌 D.杨靖宇
14、我国普遍实行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 )选举的制度。
A. 间接 B. 推荐 C. 自荐 D. 直接
15、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洋务运动时制作的一张洋务派地方代表的课件。“?”处的历史人物是( )
A.奕䜣
B.曾国藩
C.林则徐
D.洪秀全
16、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①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②大庆油田 ③宝成、鹰厦铁路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19世纪末,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原则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18、1937年3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9、“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下列史实,体现了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④工农武装割据⑤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0、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一刻也未曾停留。下表内容对应的“追求”是( )
政治方面 |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
经济方面 |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
军事方面 | 裁撤绿营 |
教育方面 | 开办京师大学堂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1、______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将台湾割让给它。
22、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四个时期.请写出下列各个时期的时间。
(1)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 )
(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
(3)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2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__,无情批判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5、(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7、1839年6月, _________ (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_________ 。
28、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9、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30、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_______,后来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1、写出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2、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日本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3)20世纪初,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前期和后期的运动中心和主力分别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哪些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34、材料分析题
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材料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今年12月13是南京大屠杀___周年纪念日。当时日本侵略者在6周内屠杀中国军民________人。我国设立这样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算算14年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