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拉开了序幕。其在兴起的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 )
A.反清复明 B.均田免粮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2、下列内容中,属于戊戌变法诏令的是( )
①训练新式陆海军②改革土地制度③发展农工商业④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南京大屠杀
D.重庆谈判
4、左宗棠在马尾看到一个天然良港,他在那创办福州船政局,此事发生在( )
A. 洋务运动时 B. 辛亥革命时 C. 新文化运动时 D. 五四运动时
5、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向新成立的火箭军授旗,并强调:“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火箭军全体官兵要……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由此可知,火箭军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担负缉毒任务
B.担负海疆防卫
C.担负领空防务
D.担任核反击任务
6、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这些变化反映的领域是( )
A.教育文化
B.交通运输
C.社会习俗
D.经济贸易
7、太平天国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依据是 ( )
A.人口
B.成份
C.性别
D.地域
8、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为
A.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9、《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贴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所以实际上本息合计达
A.9.8亿两 B.9.9亿两
C.8.8亿两 D.8.9亿两
10、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11、下列《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赔偿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
A.生死攸关
B.星火燎原
C.开天辟地
D.转危为安
1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这篇文章中的民贼指的是( )
A.汪精卫 B.慈禧 C.袁世凯 D.段祺瑞
14、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李超想在图示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15、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面。台湾《联合报》评论称:“‘九二共识’就是双方会谈的共同基础,是攸关两岸未来发展的重要定锚。” “九二共识”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6、它(下图)集天下园林之大成,汇集南北、中西特色建筑,被称为“万园之园”。在近代遭受一场浩劫,不仅秀丽的园林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其收藏的奇珍异宝也被劫掠一空。从中反映出( )
A.鸦片走私的猖獗
B.英法联军的贪婪
C.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的残暴
17、下列各项中,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18、抗日战争中,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李宗仁指挥的(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9、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延安
B.南昌
C.井冈山根据地
D.大别山
21、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行者____________,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22、根据所给提示,写出正确答案
(1)《南京条约》割_________给英国
(2) 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近代中国的______发生可变化
(3)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年是公历的______年
(5)《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_________
(6)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_________ 工业
(7)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_______
(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1851年的_______起义
(9)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_________
(10)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______ 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2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4、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A_______________:在中法战争中,扭转战局的是_______________指挥的镇南关大捷。
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秘密召开。
26、(1)_________(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我国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
(3)2018年3月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指的是政治协商会议和____________。
(4)国家主席_________遭受残酷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5)__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
27、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上,诞生了一系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法律文件。请你根据下列介绍写出对应的文件名称。
(1)标志着美国的诞生______
(2)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______
(3)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了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______
(4)标志着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开始确立______
28、1946年,____(人物)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_________(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成功解放东北全境。
29、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实行变法;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0、请将相对应的史实进行配伍
(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A.屠呦呦 |
( )两弹元勋 | B.邓稼先 |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C.袁隆平 |
( )“杂交水稻之父” | D.翟志刚 |
3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无法成为太平天国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32、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以谁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概述西藏和平统一的历史意义。
(2)写出“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两岸哪两位领导人的会面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33、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别写出 1972 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开创“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现了“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并根据材料三分析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