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白沙县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2、抗美援朝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A.彭德怀

B.叶剑英

C.林彪

D.朱德

3、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中国近代遗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D.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4、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南京条约》规定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B. 日本是近代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C.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感悟中得出历史结论,并汲取历史智慧,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与未来的生活。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历史,小明同学得到的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6、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但最终归于失败。你认为系列因素中是其失败根本原因的是

A.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B. 颁布的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C. 领导集团的内讧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7、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木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8、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作战方针是

A.攻坚战

B.运动战

C.地雷战

D.地道战

9、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A.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B.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清末北京的一位小商贩说:“在东交民巷这地界儿,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儿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11、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B.使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C.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2、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13、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的中心内容是(  

A.建立巴黎公社   B.反对资本家的盘剥

C.取得普选权   D.制定公平经营规章

 

14、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车轮,使它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主要基于人民解放军(  )

A. 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和平解放西藏

15、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五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6、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如果用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5世纪早期

B.公元前5世纪晚期

C.公元前6世纪早期

D.公元前6世纪晚期

17、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领先世界的医学成就的是( )

A.胜利油田建成

B.克隆技术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建成包兰铁路

18、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不同类型的文博类节目持续火爆,引发了人们对国宝文物的关注。如图所示国宝见证了。

A.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B. 英法联军的暴行

C. 俄国的趁火打劫

D. 清政府的彻底沉沦

19、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古田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八七会议

20、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①都规定了割地②都有赔款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卡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严复等主持的《________》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军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从上海转移到______的一艘游船上,并由此诞生了“红船精神”。

24、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______年,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25、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_______,1895年甲午战争中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26、___________,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2)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3)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28、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A 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30、柯文楠英国学者柯文楠(CACurwen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底层民众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大无畏的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只是因为存在客观上的局限性,它的政权制度无法体现这一理想。这里的局限性指的是

A.农民阶级自私狭隘的特性 B.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C.提出的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梦想,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1

李鸿章等

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政府统治

2

康有为、梁启超

救亡图存,主张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3

三民主义

4

陈独秀

5

(2)中国人在以上救国道路上的探索都失败了,这些失败对你有什么启迪?

3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请举一例这条革命道路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2)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请概括“长征精神”有哪些内涵?

(3)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初次合作创立的第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4)结合以上问题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2)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文字篇】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

【思想篇】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2)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3)请从以上三人中任选一人介绍其主要思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