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宜宾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能够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

A. 寒潮   B. 台风   C. 干旱   D. 洪涝

 

2、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注入太平洋

B.都属于外流河

C.冬季都有结冰期

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3、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D.陕西省

【2】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经度因素

4、202210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各民族代表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参加会议。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各民族在我国分布均匀

C.汉族只分布在我国东部

D.少数民族全都分布在我国西部

【2】我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     

A.雪顿节

B.古尔邦节

C.那达慕节

D.泼水节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 )

A. 宜宾、宜昌   B. 宜昌、河口

C. 宜昌、湖口   D. 宜宾、湖口

 

6、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是(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有关长江、黄河流域,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结冰期比长江短

B.长江汛期比黄河汛期长

C.长江流经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

D.长江凌汛现象严重

7、与陇海铁路直接相连的海港是

A.大连 B.上海 C.连云港 D.广州

8、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制生产无人机的产业属于(     

A.服务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传统工业

D.轻工业

【2】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B.雄厚的工业基础

C.领先技术和人才优势

D.完善的基础设施

9、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的地形“骨架”,有的山脉也成为我国省区的界线,下图中序号表示昆仑山脉的是(     

A.

B.

C.

D.

10、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     

A.高新技术产业

B.对外贸易出口总额

C.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电子信息产业

11、长春、十堰、柳州等城市主的机械工业部门是(   )

A. 汽车工业   B. 机车工业   C. 飞机工业   D. 造船工业

12、下列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按照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B.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D.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13、读沿我国东经105°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番号所在地形区指示正确的是(     

A.①准噶尔盆地→②天山→③塔里木盆地→④混仑山

B.①内蒙古高原→②黄土高原→③四川盆地→④云贵高原

C.①柴达木盆地→②横断山→③四川盆地→④云贵高原

D.①黄土高原→②巫山→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南丘陵

【2】石灰岩地貌广泛,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4、如表为我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

占总人口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城市人口

第六次(2010年)

16.60%

70.14%

13.26%

49.68%

第七次(2020年)

17.95%

63.35%

18.70%

63.89%

【1】关于两次人口普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C.15-59岁人口比重减少

D.60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下降

【2】表中数据反映的人口问题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A.劳动力短缺

B.男女比例失衡加重

C.人均占有资源量增多

D.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15、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A.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16、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自然风景

B.食盐

C.鱼群

D.大理岩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自然风景

B.森林

C.鱼群

D.大理岩

17、下列美誉中,不属于台湾岛的是 

A东南盐库   B东方甜岛

C水果之乡   D塞上江南

 

18、那达慕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 )

A.傣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19、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图中与120°E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A.60°W B. C.90°W D.180°

20、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少数民族人口大约1亿多,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汉族

B.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

C.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组成

D. 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边疆地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香港经济以________ 为基础,以加工业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为支柱.

2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白山”是指________,“黑水”是指________。

23、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三级。

24、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 ____________

25、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_________东部,________西岸。

26、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________,最南端位于_________

27、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8、就我国东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相比,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是   地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方法是  

 

29、随着________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___________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30、填空题。

在四大高原中“石灰岩广布,地标崎岖”的高原是: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高原。由于泥沙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

(3)暑假期间,亮亮骑自行车从西北地区的东部到西部旅游,他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__________(填“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缺乏,图中__________工程可缓解这一问题。

(5)铁路①是__________线,此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往西可以直接到达大西洋东岸。

(6)今年,家住衡阳的小明要去青藏高原旅游,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你建议他们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兴安岭—①___(山脉)—巫山—②___(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的东侧③是__平原,⑨是___山脉、天山南北两侧⑤是__盆地、⑥是__盆地、巫山的西侧④是__盆地,该盆地的西侧⑧是__山脉。

(3)图中A为___(山脉)、B为___(河流),A与B连成一线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与1月___℃等温线和___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山脉

E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平原

G___________高原H___________高原

(2)B山脉南、北两侧的地形分别是_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__盆地

(3)E所在平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

34、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______高原,图中用字母_______表示。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地形区是______高原,图中用字母______表示。

(3)图中②是_____山脉,③是____山脉。

35、读“长江流城图”,“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河流发源______高原,发源地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长江、黄河滚滚向东,这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____________

(2)读“长江流域图”。长江发源于______山,上中游分界点是______。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______水利工程,请分析所在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

(3)读“黄河水系图”。历史上有“黄河一害,惟富一套”之说。请分析黄河上游从兰州到河口段水量减小的原因____(至少两条);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_,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害”主要发生在黄河的______河段,流经______(地形区),河流流速减缓,形成了“地上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